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覬覦的不止稀土!特朗普對烏草案霸王條款曝光 嚴苛堪比《凡爾賽和約》

博客文章

覬覦的不止稀土!特朗普對烏草案霸王條款曝光 嚴苛堪比《凡爾賽和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覬覦的不止稀土!特朗普對烏草案霸王條款曝光 嚴苛堪比《凡爾賽和約》

2025年02月20日 12:23 最後更新:12:33

特朗普對烏克蘭開出的天價「報價單」意外曝光,顯示他覬覦的遠不止稀土等重要礦產資源,還包括來路不明的巨額償還款和烏克蘭其他重要資源及基礎設施的控制權,連披露文件英媒也驚訝表示,嚴苛程度堪比侵略戰敗的德國所簽下的「凡爾賽和約」。

文件顯示特朗普覬覦的遠不止稀土

烏克蘭媒體報導,根據英媒《每日電訊報》披露的一份泄露文件,特朗普要求烏克蘭「償還」5000億美元,其向烏克蘭官員提出的一份礦產協議草案顯示,他看上的遠不止一直掛在嘴上的美國對稀土等重要礦產資源的控制權,還包括「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港口及其他基礎設施等更多的資源基礎」。

特朗普要求烏克蘭「償還」巨額錢款(AP圖)

特朗普要求烏克蘭「償還」巨額錢款(AP圖)

這份試圖迫使烏克蘭付出巨大代價的協議,不僅不涉及任何與安全保障相關的內容,甚至在法律上受美國紐約地方管轄。細看各項條款,美國還要求擁有對烏克蘭未來50%礦產儲備的權利、作為債權人享有收益留置權等。

美方開出霸王條款連英媒也震驚

條件之嚴苛,連最先披露此事的《每日電訊報》也不無震驚地表示,美方開價價碼高到令人難以置信,「堪比德國一戰戰敗後簽下的凡爾賽和約」,幾乎等同於「對烏克蘭進行永久性經濟殖民」。

烏克蘭或成「刀下魚肉」任美國宰割(AP圖)

烏克蘭或成「刀下魚肉」任美國宰割(AP圖)

烏媒援引英媒的曝光內容稱,美國要求對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擁有重大權利」。更指「一周前,被拍在澤連斯基辦公室桌上的這份合同,對烏克蘭而言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賠償負擔。」

美國要求全面控制烏克蘭的資源及基礎設施

據報道,這份日期顯示為2025年2月7日、標有「機密」字樣的協議草案中提出,美國和烏克蘭應成立一個聯合投資基金,美其名曰確保「沖突的敵對各方不會從烏克蘭的重建中獲益」。

所謂的「重建投資基金」要求,美國將抽成烏克蘭從資源開采中獲得的經常性收入的50%,以及烏克蘭未來「向第三方發放的所有新的開采許可證」財務價值的50%。美方將之稱為「未來資源貨幣化」,同時要求美國對這類收入擁有「留置權」。一位接近談判的消息人士告訴《每日電訊報》,美方的這一條款基本可以理解為,「先付錢給我們,你們再考慮養活自己孩子的事」。

協議條款意圖全面控制烏克蘭

英媒披露,這份看似出自私人律所而非美國國務院或商務部的協議還規定,對於烏克蘭未來的所有許可證,美國將擁有購買可出口礦產的優先購買權;華盛頓將享有主權豁免權,並幾乎完全控制烏克蘭的大部分商品和資源經濟;美國還將擁有制定未來所有許可證和項目的方法、選擇標準、條款和條件的專屬權利等。

此外,協議草案中還寫道,「本協議受紐約法律管轄,不考慮法律衝突原則」。報道稱,草案中並未規定資金總額,至於特朗普主張的5000億美元「賠款」來源也沒有具體說明。

草案只在開頭暗示,這筆資金將被視作美國過去援助的還款:「鑒於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財政和物資支持」。然而據美國官方審計機構截至去年9月的數據,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約為1830億美元。而澤連斯基本月初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聲稱,烏克蘭實際只收到了約760億美元,其他的錢「他不知道去了哪兒」。

機密文件透露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巨大野心(AP圖)

機密文件透露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巨大野心(AP圖)

當地時間2月10日,特朗普再次表達了對於烏克蘭價值5000億美元稀土的興趣。《每日電訊報》指出,美方提出的這些條件「比德國和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受到的經濟懲罰還要嚴厲」,遠超德國在一戰戰敗後接受的《凡爾賽和約》,「澤連斯基恐怕都沒想到自己居然得到了戰敗侵略國的待遇」。

綜合《基輔郵報》、《烏克蘭真理報》等烏媒報道,美方要求遠遠超出了烏克蘭官員的接受範圍,這份協議在基輔引起了驚愕和恐慌。

澤連斯基拒絕簽署文件

當地時間12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訪問烏克蘭時提交這份文件後,澤連斯基當時拒絕簽字,並表示他需要時間研究這份文件,要求將進一步的討論推遲到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進行。英國《經濟學人》報道稱,澤連斯基當時被施壓在「一小時」內同意這份方案。

此後,烏克蘭國際文傳電訊社引述烏克蘭赴慕尼黑安全會議代表團的消息稱,烏方14日已完成與美國的礦產協議初稿,並交給美方評估。

美方強迫澤連斯基簽署不平等協議

不過,美方對烏方修改版草案毫不領情,堅持要求澤連斯基簽署美方協議。有烏媒稱,美國「不喜歡」烏克蘭在協議中添加的修改內容,還故意更改了澤連斯基與美國副總統萬斯的會面時間。

一名消息人士對烏克蘭《歐洲真理報》說,美方態度實際上就是告訴烏克蘭,「要麼簽署美方協議,要麼什麼都別簽了」。

澤連斯基拒絕簽署相關文件(AP圖)

澤連斯基拒絕簽署相關文件(AP圖)

當地時間14日,澤連斯基在慕尼黑與萬斯和美國兩黨參議員舉行了時長90分鐘的閉門會談,並對美方提供的方案表示擔憂。《華盛頓郵報》記者、專欄作家喬什·羅金在社交平台X上發帖稱,澤連斯基最終「禮貌拒絕」簽署協議。

路透社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的話稱,澤連斯基「覺得自己被無理要求簽署一些他還沒有機會閱讀的文件」。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澤連斯基15日宣布再次拒絕簽署美方的礦產協議草案。他表示,這項讓美國得以使用大量烏克蘭自然資源的協議,缺少對基輔的「安全保障」。他指「它還沒有準備好保護我們,保護我們的利益,」,更指「這些資源不是我的,而是我國人民的。我要與我們的夥伴一起保證這些資源將能為我們的子孫後代所用。」

澤連斯基不斷被強迫簽署協議(AP圖)

澤連斯基不斷被強迫簽署協議(AP圖)

美國白宮發言人對此指責稱,澤連斯基的決定「缺乏遠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華爾茲則繼續「討債」,宣稱回報美國人將是烏克蘭確保未來繼續獲得援助的最佳方式。他稱「美國人理應得到補償,理應為他們在這場戰爭中投入的數十億美元得到某種形式的回報。」更補充說,澤連斯基與美國達成協議將是「非常明智」的。

美國「勒索」行為遭斥似強盜

英媒《每日電訊報》18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美國特朗普政府這種咄咄逼人的「勒索」行為將遭到歐洲各國政府的反對,這些國家也在尋求與基輔在礦產領域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美國白宮(Getty圖)

美國白宮(Getty圖)

英國前外交官、總部設在倫敦的智庫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Ian Bond說:「我認為這將給歐洲帶來非常糟糕的影響。特朗普的行為就好像美國人有權扣押烏克蘭的國家資產,作為他們迄今為止所提供援助的回報。」他甚至批評道「他就像一個強盜,走進一家商店然後說:『你這兒生意不錯,但如果出了什麽事,那就太可惜了。』這個政府的行為就像一個有組織的犯罪集團。」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繼赴華周末遊後,韓國年輕人又對中國出手了。這次他們盯上了中國股市,尤其是香港上市科技股,而且還真的挖到寶。其中一位25歲韓國大學生靠著「神來之筆」,竟然賺到一架二手車。

2025年以來,A股和港股市場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資本市場,特別是中國科技股上漲明顯。在此背景下,韓國投資者產生了濃厚興趣,並開始逐漸加大佈局中國資產的力度。

根據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的數據,韓國投資者2月份瘋狂買入A股和港股資產,月度交易額高達7.82億美元,環比增長200%。這個數據不僅創下3年來新高。

韓國大學生的「發財日記」

在韓國上學的杭州人小宇就識幾位在炒中國股市的韓國年輕人,內地《潮新聞》記者通過小宇,採訪到其中一位韓國散戶買比亞迪大賺,一年收益翻倍。

金同學的賬戶收益。

金同學的賬戶收益。

25歲的韓國大學生金英俊是韓國京畿道人,四年前小宇認識他的時候,金英俊就已經在炒股了,而首次接觸中國股市是去年。

「中國科技股的爆發力讓我吃驚!」金英俊興奮地說,去年他就敏銳地察覺到中國股市正在崛起,一大批中國科技股迎來投資機會,於是通過韓國金融交易APP TOSS買入1000美元比亞迪股票,中間沒有任何買賣操作,到目前為止,收益已達102.91%,「本來我想買輛二手車,錢不夠,這筆利潤加上去就足夠了。」

像金同學這樣的韓國年輕投資者不在少數。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2月,韓國投資者對中國A股和港股的交易額達7.82億美元,環比激增近200%,創下2022年8月以來新高。其中,淨買入前十的海外股票中,中國企業佔據6席,集中在電動汽車、AI和半導體領域。

韓國年輕人瘋狂「掃貨」,最愛買什麼?

「今年港股漲跌很好,在全球市場都是一枝獨秀,而且買港股很方便,A股就不容易。」金同學坦言,他和身邊80%的同學更傾向通過港股和中概股「上車」。根據內地《澎湃新聞》報道的數據顯示,韓國交易所44只中國ETF中,漲幅最高的一隻月收益達62.8%,遠超美國同類產品。

韓國年輕人投資中國的方式頗為「取巧」,記者瞭解到,在韓國想要購買a股,除了需要海外股票賬戶外,還需要另外申請中國大陸股票交易服務。相對於a股手續煩瑣,大部分韓國個人投資者還是傾向購買港股或者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股票。

根據韓國預托結算院(KSD)數據,從2月中旬開始的數據中,韓國投資者淨買入的前十大海外個股中,小米集團、阿里巴巴、比亞迪等中國科技資產均衝進前10。港股市場的百濟神州、中芯國際、優必選、美團、地平線機器人也獲得韓國散戶的關注。

金同學透露,像他這樣地韓國散戶投資中國股市,還是與韓國股市低迷密切相關。2025年2月,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漲幅不足2%,而同期港股恆生指數漲幅高達19.81%,恆生科技指數漲幅超17%。韓國政府救市政策效果有限,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搖擺,資金加速流向中國資產。

外資大佬齊喊「買」,為何看中中國科技股?

值得一提的是,自2月以來,高盛、德銀、瑞銀、匯豐、美銀等外資大行相續看多中國資產,上調評級或大盤目標價。

由於關稅問題的不確定性,匯豐銀行下調了美國股票的評級。

花旗集團的策略師將美國股市的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中國股市的評級上調至增持,稱美國的例外論至少已經暫停。

花旗同時稱,考慮到中國科技行業的實力、政府對該行業的支持以及低廉的估值,即便在股市大漲之後,中國股市仍顯得頗具吸引力,「DeepSeek證明瞭中國技術處於西方技術前沿,甚至超越了西方技術。」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包括韓國人在內的外國投資者紛紛買入中國股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提振了經濟增長的預期,另一方面,DeepSeek等大模型橫空出世,打破了之前外資對於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擔憂。「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的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形成了很強的賺錢效應,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流入,而歐美股市見頂回落的風險在加大,特別是美股科技股出現連續大跌,這也使得一些外資從美股科技股中獲利了結,尋找新的估值窪地,流入A股和港股科技股的趨勢明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