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仕敦/香港政府新聞處前總新聞主任
天娜端納(Tina Turner)的經典歌曲「Simply the Best」(最出色)多年前曾被香港旅遊發展局用來展示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特質。時至今日,約40年後,這一描述依然貼切。
國際休閒雜誌《Time Out》讚揚香港擁有全球最佳公共交通系統,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際交通雜誌《Infra》(在意大利米蘭出版)的認同,該雜誌曾以「公共交通的世界級領導者:香港模式」為標題報導。
但交通並非我們在世界經濟體中唯一的頂級排名。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位列亞洲第一,並在全球排名中穩居第三。至於那些唱衰香港的人,香港在法治指數中的排名很高,甚至超過了美國。
是的,我們確實是最出色的,而且每天都在變得更好。香港擁有非凡的「獅子山精神」,總是願意直面挑戰。那些像史蒂夫·羅奇(前摩根大通亞洲區主席)這樣不斷宣稱香港已死的人,他們在港任職期間一直對香港視而不見;他們對香港人民的韌性一無所知。有時我們可能會跌倒,但永遠不會被打倒。
在法治指數中,香港在142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23位,比美國高出一位。香港特區政府當時表示,香港在整體排名中仍然處於高位,並繼續領先於一些「經常無理批評香港法治和人權狀況」的歐美國家。香港在「貪沒有貪污」方面的得分比前一年更高,全球排名第10,顯示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香港長期以來被認可為亞洲金融樞紐,在全球排名中表現出色。評估全球約119個金融中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將香港列為全球第三。政府發言人表示,該報告肯定了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領先地位和優勢。香港在人力資本、基礎設施和金融業發展方面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而商業環境、聲譽和綜合排名則上升至全球第三。
就公共交通而言,香港無出其右。在《Time Out》雜誌對全球18,500人的調查中,香港奪得榜首。上海排名第二,北京第三。亞洲城市在全球19個名額中佔據了9個。美國則未能上榜。
《Infra》雜誌指出,在許多城市,交通規劃師夢想著未來大多數人會選擇使用公共交通而非開車。而在香港,這個未來早已到來。
「香港在公共交通領域的領導地位是政府政策、多模式投資、精心規劃以及鐵路加物業商業模式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促進並維持了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使用率。」該雜誌指出,80%的香港居民使用公共交通。
該雜誌對港鐵的鐵路加物業模式讚嘆不已,這一模式使港鐵公司能夠建設世界級的交通系統並運營一個自給自足的實體,這與大多數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需要政府補貼形成鮮明對比。港鐵的成功已在全球獲得認可。其專業知識和企業模式現已跨出香港,延伸至內地(包括北京、深圳、杭州的線路)、澳門、英國(倫敦的伊麗莎白線)、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地鐵,以及澳洲的墨爾本和悉尼西北線地鐵。
香港的確是一座不夜城。商業區的燈光晝夜不息,公共交通來去無休,不斷將通勤者送往工作場所,保持香港這座城市的運轉。
香港由此得以維持其世界級城市的地位。
彭仕敦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