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今年內市建局會進行第二次發債,集資金額包括用於收購俗稱「五街」的土瓜灣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至於發債規模,以至是發美元、港元抑或銀團貸款,仍有待落實。
資料圖片
政府早前批准以私人協約方式及1000元象徵式地價,向市建局批出兩幅分別位於紅磡庇利街及將軍澳第137區土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兩幅地名義地價分別為42億和90億元。即將退休的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兩幅地對於市建局融資及舊區更新工作有重要意義。
韋志成接受訪問時表示,市建局目前的財政狀況仍相當健康,手上的流動資金仍有接近200億,目前樓市下調,重建收購成本降低,若要將重建規模加大就需要資金,而資金來源有幾方面,包括政府注資、市建局自行借貸融資、或者政府透過批地支持。他說政府今次批出兩幅地,將為市建局融資帶來好處,因兩幅地可令市場對市建局的信心更強,借貸時利率亦更優惠。至於紅磡庇利街的地塊,更有另一重意義,就是增強了「東九龍灣區」南面的連接和暢達性。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市建局網站圖片
韋志成表示,將軍澳第137區的地皮面積達9公頃,未來的發展模式仍要詳細研究,但他指政府將來透過批地來支持舊區更新,將是無可避免的方法,因政府2021年發表的《香港2030+》長遠規劃遠景,強調要將舊區發展密度降低,即需要將人口重新調配到其他地區,最終將需要更多土地作支援。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星期六(6月14日)正式卸任,臨別依依,心繫復修的他特別撰文回顧九年任期內推動樓宇復修的成果。
韋志成網誌圖片
韋志成發表任內最後一篇網誌,提到計劃今年內啟動「樓宇復修新策略2.0」研究,探討是否透過立法或修訂涉及樓宇保養的相關法規,要求業主為樓宇制訂周期保養維修計劃,以及為維修基金制定預算和供款的法定安排等。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2016年至今,已推出超過30項措施推動樓宇復修,當中15項更屬首創、率先試行的新猷,但一切只屬「推廣」和「鼓勵」性質的行政手段,對達致根本性改變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因此去年構思「樓宇復修新策略2.0」研究,檢視市建局過去多年措施的成效,亦從法規要求及善用創新科技等方面展開研究。
韋志成認為,研究可以回應行政會議早前批准將兩幅分別位於紅磡庇利街和將軍澳第137區的用地撥予市建局,並要求市建局須在加強推動樓宇復修以延長舊樓可使用年期,降低重建迫切性方面作研究及提出具體建議。
韋志成網誌圖片
韋志成又說,於2017年展開全港首個「樓宇復修新策略」研究,就推動樓宇復修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其中「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實施至今大約 1年,由最初只接獲數宗申請,到今年5月已有13宗,涉及超過7600多個的住宅單位,樓齡最高超過60年,可見市建局在推動業主為樓宇維修保養建立財政儲備的做法漸受重視。他又說市建局多年來透過多項措施和計劃,加深業主對樓宇維修的知識、為法團和業主提供支援,至今已有超過8200幢樓宇完成或正在進行樓宇維修,受惠的住宅單位數目超過74萬戶,市建局亦協助政府執行5項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各項計劃至今共接獲逾2萬7千宗有效申請,已批出的資助款項超過15億元。
他指出,市建局以「煥然懿居第三座」首置項目作為研究延長樓宇使用年期方案的試點,期間應用各項加強樓宇結構的措施,只涉及約200萬元額外開支,佔項目的總建築成本不足1%,但足以發揮延長樓宇可使用期的成效,如果一直維持適切保養,項目壽命可以由50年提升至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