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睇內銀股跌晒眼鏡

博客文章

睇內銀股跌晒眼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睇內銀股跌晒眼鏡

2025年06月13日 16:30 最後更新:16:47

近期內銀大股走勢強橫,周五跌市內銀都跌得少過人,特別是建行(0939)、工行(1398)和農行(1288)走勢特別強橫,3隻都升穿7年高位。以建行為例,2018年之後未上過7元,今次在6月頭升穿7元後,繼續向上,周五收7.63元,跌幅0.1%,少過大市0.6%跌幅。

內銀升到這樣,不能以業績解釋。內銀股大多在4月底公布首季業績,國有5大行只有農行多賺2.2%,工行(1398)及建行(0939)均少賺4%,中行(3988)少賺近3%,郵儲銀行(1658)和商業銀行招商銀行(3968)亦少賺逾2%,淨息差則齊齊顯著收窄10個基點以上。

當時高盛發表研報指出,建行等5間內地大型國有銀行首季純利均略遜預期,其他大型國有企業銀行純利亦按年下跌約2%至4%,除農行外大多數內銀貸款增長都未如預期強勁,相信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全年度派息能否維持的關注。

不過內銀股在業績後股價跌一跌又上,不斷升穿高位,令證券界跌碎一地眼鏡。

相信內銀的強勁表現和內地5月初公布《公募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修訂版要求有關。新管理辦法對公募基金業績基準有所約束,要求主動權益類基金投資組合與滬深300指數為主的業績比較基準,偏離度不得超過10%,促使公募基金在資產配置上更加與滬深300指數靠攏。內地推出這個新要求,主要針對很多公募基金長期跑輸大市,故要求它們不能再跑輸10%以上。

按照今年首季數據,公募基金在內銀板塊的配置比例約3.5%,相較於滬深300指數權重低配9.99個百分點,相較中證800指數權重低配6.9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A股內銀板塊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存在差距。

業績落後的公募基金唯有加注指數權重股應對,特別是加注買內銀股,買A股買不夠,就南下來香港追內銀H股。

建行內地A股由3年多前的2022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一個長期升浪。

建行內地A股由3年多前的2022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一個長期升浪。

睇內銀走勢,建行內地A股由3年多前的2022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一個長期升浪,上升走勢相當完美。建行香港H股遲了一年,由2年多前的2023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一個長期升浪,H股走勢波動大一點。

建行香港H股由2年多前的2023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升浪。

建行香港H股由2年多前的2023年10月開始起步,展開升浪。

建行A股8.86元人民幣,比H股7.63港元,仍有27%溢價。建行H股雖破晒高位,但現價市盈率也只是5.46倍,息率5.7厘,其實仍然唔貴,今年盈利雖輕微下調,但未至大跌。

內銀股後市唔太識睇,內地利息向下,內銀A股息率4.6厘,仍然是收息之選,若然內銀A股繼續走上升軌,內銀H股升得咁急,應會調整,但深度回調後,長線仍可能反覆向上。

(如想睇多啲陸羽仁分析大市貼股票,即訂閱「石榴台」,逢周日至周五,日日睇陸羽仁專欄,吼實有乜好股可以投資!)




陸羽仁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近日市場熱炒板塊除了金融科技股及金融股外,新增是內房股。近期14家內房企債務重組獲批,看來較健康的內房股正逐步走出重組的困局。

至於本地發展商,新世界發展 (0017)7月1日簽訂新的再融資定期貸款融資協議,與銀行債權人完成882億元債務再融資,脫離了危險期,銀行拆了彈,有助鞏固市場對本港地產股的信心。其後恒地(0012)發可換股債券成功集資,反映市場氣氛改善。英皇國際(0163)早前披露財政受壓,消息公布後股價仍然大致維持,看來最壞時機正逐步過去。

英皇國際半年圖。

英皇國際半年圖。

地產行業每隔若干年會有一個循環起落,下行時必然出現險象,故此做地產要識得防守,英皇地產經歷過低迷市道,應該有足夠經驗應對。英皇國際擁340億資產,負債比率不超過物業價值的一半,資產負債表其實不差,並不是資不抵債,只是地產市場低迷,影響集團現金流而已。

睇睇英皇國際早前宣布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營業額按年升41.5%至13.76億元,物業發展銷售收入大幅增長352.2%至6.41億元,年度虧損為47.4億元,表面睇虧損數字有啲嚇人,但當中15.4億元減值損失,屬投資物業減值變動,不是現金虧損,相對英皇國際擁有340多億資產,物業跌值約5%,其實十分可控。另有24億元是不再持續經營業務虧損,實質是將英皇國際持有的英皇娛樂酒店(0296)股份,以每持有2000股英皇國際可獲分派463股英皇娛樂酒店股份的派實物方式,派給英皇國際股東,這項交易無可避免地反映在英皇國際的帳上變成帳面損失,也不是現金虧損。實際上,英皇國際在撇除被動項目如利息、稅項及折舊等後的全年核心盈利有4.5億元。

地產公司面對財政壓力,關鍵睇老闆的實力和運營能力,英皇老闆楊受成是這方面的強手,自己出錢撐公司,他在過去4年內動用55億元買入英皇國際物業,在這種市道要大手沽物業出街十分困難,楊老闆自己出錢接貨,變相注資入公司,顯示支持公司的信心和實力。銀行都係睇住大股東做人,大股東願意而且有能力真金白銀撐公司,銀行都會有信心啲。英皇國際目前正和銀行密斟,傾修改條款,楊老闆和銀行多年關係良好,講句說話都容易一些,這又是財務報表以外看不到的有利因素,預料楊老闆可以撐英皇國際過關。

楊老闆真金白銀撐公司。

楊老闆真金白銀撐公司。

大股東出錢出力撐公司,是公司渡過難關的關鍵,內房股萬科(2202)亦是另一例子。持有萬科27%股權的深圳地鐵集團今年以來不斷出錢撐萬科。今年2月深鐵集團向萬科提供28億元和42億人民幣貸款用作還債,到5月再貸款15.5億,6月又貸出30億予萬科。大股東財力夠又願意支持上市公司,就較易渡過難關。

萬科半年圖。

萬科半年圖。

內地和本地利息都向下,長線有利樓市穩定下來,地產發展商只要解決現金流問題,就可以逐步走出困局。

(如想睇多啲陸羽仁分析大市貼股票,即訂閱「石榴台」,逢周日至周五,日日睇陸羽仁專欄,吼實有乜好股可以投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