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歧見,出現在兩位八路軍主將之間。事情是由劉伯承的一個報告引發的。

1944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延安進行高幹整風運動,按地方和軍隊系統召開會議,檢討工作,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頭一天由毛澤東在大會上作題為「學習和時局」的報告,翌日召開晉冀魯豫區的軍隊高級幹部座談會。4月30日上午,由劉伯承代表一二九師和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工作報告,對晉冀魯豫七年來抗戰加以全面總結。

劉伯承的報告涉及到許多方面,其中一個敏感而引人注意的問題,是早在一二年前就在黨內軍內引起爭議的百團大戰問題。

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至12月,由彭德懷策劃並一手指揮的一個區域與時間跨度很大的戰役。八路軍出動105個團40萬兵力,在廣大民眾的配合下,經過連續3個月的艱苦作戰,殲滅日偽4.3萬餘人,拔除敵方大據點近300個,破壞了正太、平漢、同蒲等公路、鐵路交通線,打破了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拖住了日軍向西北、西南進攻的後腿,有力地遏制了投降妥協的逆流,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

劉伯承在報告中肯定了百團大戰的功績,但也毫不隱諱地指出了其中的缺點。這些缺點除了戰役發生後一兩年相應暴露出來的問題,如過早地暴露了我軍實力,引起日寇重兵的瘋狂報復,事實上幫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忙,對日軍進攻方向作了錯誤估計而過早發動戰役等等,還提到了指揮上的失誤問題,包括沒有發揮游擊戰與正規戰相結合的傳統優勢。

百團大戰期間,一二九師為正面作戰的八路軍主力,擔負著收復榆社、遼縣,破擊白晉公路、正太鐵路等艱巨任務,與其他部隊相比,兵力損失較大,而且有的傷亡是可以避免的。具體地說就是由於彭德懷一次橫蠻指揮造成了一二九師不必要的損失。

話里說:「彭總,不能這樣打,這種攻堅太不值了,到了晚上再收拾他們。」彭德懷在電話的另一端則喊道:「不能等,一定要現在拿下來!」劉伯承來火了:「你這是賭氣,蠻幹!」彭德懷聽了也咆哮起來:「拿不下關家堖,我撤你一二九師的番號!」說罷扔下了電話筒。劉伯承這時也非常氣憤,淚水都溢出來了:「這個彭德懷,真拿他沒有辦法。」在彭德懷的指揮所,左權嚴肅批評了副總司令。彭德懷後悔不已地說:「打完了仗,我向他請罪去!」

一二九師部隊反覆進行了十幾次衝擊,以不小的傷亡攻克了關家堖,基本殲滅日寇岡崎大隊,但傷亡也超出了日寇數量。戰火硝煙尚未散盡,彭德懷見到劉伯承時,握著他的雙手滿懷歉疚地說:「伯承兄,小弟向你賠罪了。」劉伯承語言有些顫抖地說:「彭總,別這樣說……」戰後,儘管劉伯承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但一二九師的官兵對彭德懷意見很大。

劉伯承報告中對百團大戰的批評,並不是針對彭德懷的,是對整個晉冀魯豫抗戰工作的總結。而且,劉對這些問題結合自己作了自我批評。但是,令劉伯承始料不及的是,他的報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劉伯承在報告中提及百團大戰,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殊意義。一是這是黨內軍內在正規的場合首次對百團大戰作出的批評性評論。對於百團大戰,當初幾乎所有人都唱過讚歌,毛澤東也曾作了喝采,並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給彭德懷發過電報:「百團大戰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百團大戰引起的後續問題相繼暴露出來,因而在黨內軍內形成了頗大的爭議,但這些爭議都是非正式場合的。劉伯承的報告則是首次在會議上對百團大戰提出意見,其評價的性質當然有所不同。二是劉在報告中提到的游擊戰與運動戰結合不夠的問題,很快地引起了中共主要領導特別是毛澤東的共鳴。抗戰初期,毛澤東主張獨立自主地開展山地游擊戰,而彭德懷在這種轉型時期對游擊戰的概念把握得不太準確,對王明提出的「運動戰為主的戰略」沒有加以反對,毛澤東對此是有看法的。因此,毛澤東覺得劉伯承對於彭在游擊戰問題上以及百團大戰的批評,是準確和恰如其分的。

百團大戰的爭論給彭德懷帶來了很大的政治麻煩。1945年2月至7月,即中央「七大」召開前後,在延安斷斷續續召開了為時43天的「華北工作座談會」。會議原本是為了總結華北敵後抗戰工作,但由於康生的發難,加之受到中共整風運動中「左」的因素的影響,轉變為一邊倒的對彭德懷的批判會。會議將批彭的鋒鏑指向「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將彭德懷傳達過王明的講話批評為執行王明路線,將彭的工作失誤批成錯誤路線,將彭與毛澤東工作上的不同意見批為鬧獨立,等等,甚至一度出現否認一切的極不正常現象,連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也成了「帶著入股思想投機革命」,「彭得華」的名字,被「上綱」為包含著政治上的狼子野心。百團大戰更成為批評的焦點。到這個時期,對於大戰的批評完全脫離了當時的環境,而是根據後來變化、發展了的情況,以苛求的態度作出難以服人的攻擊。如「百團大戰是背著黨中央、毛主席打的」、「大戰的動機不純,意在樹立抬高自己的威望」、「指揮魯莽、蠻幹」等,有的還扣上嚇人的帽子。

歷史上的不少事情,往往需要經過後來時局的發展,才能看得比較真切。華北座談會在百團大戰問題上對彭德懷的批評是有失公道的。華北座談會雖然對批評彭德懷的那些東西沒有作出正式結論,但這次會議對彭德懷後來的政治生涯起著重要的潛在影響,為彭德懷後來的政治罹難播下了種子。到了1959年「廬山會議」上,這個戰役成了清算彭德懷「一貫反對毛主席」的一大罪狀。

百團大戰曾經為華北的抗戰局面作出過不可否認的貢獻,到頭來卻被批得一錢不值,還被扣上了無法接受的帽子,性格耿直的彭德懷當然想不通。因為對百團大戰的批評最初是由劉伯承在公開場合提出來的,儘管以後那些越來越走樣的東西並非劉伯承所講,但彭德懷對劉的不滿是可想而知的。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