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裁員浪潮即將殺到

博客文章

大裁員浪潮即將殺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大裁員浪潮即將殺到

2020年09月18日 18:10 最後更新:09:02

政府公佈最新6至8月的失業率為6.1%,失業情況暫時穩定,但這只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大裁員風暴,快將殺到。

政府的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已截止申請,第一期保就業計劃有16.9萬名僱主申請,第二期只有15.8萬名僱主申請,較第一期少了1.1萬。第一期最後獲批資助的僱主有15萬名,這批僱主只有14.3萬名再去申請,換言之,約有7000名第一期獲批資助的僱主放棄申請。政府的保就業計劃資助每個僱員一半的工資,上限為每人每月9000元,即月薪18000元以上的僱員,政府的資助就不足一半。

有7000個第一期拿了資助的僱主放棄申請,估計有幾個原因。一、有關生意已經結業;二、僱主已經裁員,不再符合資格;三、僱主有計劃裁員,覺得裁員較申請第二期保就業基金更能夠挽救生意。以國泰航空為例,它申請了第一期保就業基金,獲取了6.8億元資助,承諾受薪僱員超過2.5萬人。不過,國泰沒有申請第二期的補助,估計國泰裁員的機會很大。受疫情影響,客運業幾近停頓,有九成多的航班停飛。香港很多飛機停搬到了澳洲的沙漠機場長期停泊,航空客運業務看來不會那麼快恢復。美國航空業最近就向政府提出再資助250億美元,否則難免大量裁員甚至倒閉。

在保就業計劃推出的時候,勞工界的最大批評是相關的資助不是直接給予員工,他們一直要求政府改為發放失業救濟金。其實看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有7000名曾經受惠的僱主不再申請,就反證計劃有一定阻止裁員的效用。如果保就業計劃真的如勞工界講的有那樣多的漏洞,有很多僱主濫用計畫自肥的話,就不會有僱主那麼蠢,不去申請第二期繼續濫用。反過來說,有這麼來僱主不再申請第二期,說明計劃原本有保護員工不被裁員的作用。只是疫情拖得太久,很多僱主已撐不下去,唯有選擇裁員甚至結業。

其實條數很容易計,如果一家公司有大部份員工月薪超過18000元,得到的政府補助便不及工資的一半。另外,生意的跌幅也可以很大。在很多行業員工開支只佔總開支的30、40%左右,補助一半等於總開支的15%至20%,如果生意跌70、80%,工資補助其實無補於事,唯有裁員或者結業。

大家不要忘記,那7000家沒有申請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公司可能已開始裁員。然而,真正的大裁員潮,要到11月底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結束之後,才會到來。

政府財政力量有限,未能夠提供第三期的保就業計劃。政府推出的抗疫3.0基金,提供的240億元支援,受惠的是受政府的限聚政策直接影響的行業,特別是餐飲業等。換言之,大多數的其餘的行業將不會受惠。

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是:

一、疫情持續的時間會較大家想像的長,即使疫苗能夠在明年首季推出,初期能夠注射或願意注射的人只屬少數,疫情不會馬上過去。按世衛估計,疫情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底才會過去。有專家甚至估計,要到2023年,疫情才會結束,生意才會回復正常。

二、大多數生意無力容忍長久的虧蝕。香港有數十萬家中小企,去年因為社會動亂,已令到生意倒退。今年再經歷疫情,生意進入冰封。很多企業虧蝕超過一年,僱主不但沒收入,要貼老本來支撐。物料、租金和人工開支是三大主要成本,物料成本是變動成本,生意減少,支出也會減少,但工資和租金是固定成本,一毛錢生意也做不到,也要繼續支出。一般的生意,有10%、20%的毛利已經相當不錯,當生意下跌不是10、20%,而是50%、甚至70%的時候,僱主頂幾個月就頂不順會爆煲。

結論是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客觀上已拖延了僱主大幅裁員和減薪的決定。政府今年估計已經有2900億元的赤字,再加上240億元的第三期抗疫基金,赤字一定超過3000億元,即一年已用去了三分一的財政儲備,政府已無力再推出巨額的保就業基金,當然,全民再派錢或失業救濟金,同樣開支巨大,政府也無力支持。

未來會出現一個「食自己」的狀況,各企業要想方法自救。一些大家稱之為「食皇糧」的行業,例如公務員、醫護、教師、社工等等,他們的收入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對經濟崩潰的感覺輕微。但在私人機構工作的打工仔,就會感受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風暴,即將殺到。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樓真是被買爆倉嗎?

2024年03月27日 19:35 最後更新:21:53

自從2月28日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撤銷辣招後,本地樓市回暖,成交增加,內地媒體開始湧現一些「香港樓被買爆倉了」、「香港新樓大幅搶購」的標題。感覺是內地的輿論比香港的真實樓市熱。

毫無疑問,撤辣後香港樓市的確回暖,成交增加。據中原地產的數據,撤辣之後短短4日,香港新樓錄得590宗成交,之前整個2月才只有276宗成交,即是4日成交量就已經是2月總成交的1.1倍。另外近期推出的新盤去貨情況的確有改善,入飛的數字亦比較理想,所以說撤辣後香港樓市活躍起來,並不為過。

有人開始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樓價又要大升了。甚至開始有人質疑,政府撤辣是否撤得太徹底。

我看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最近有朋友剛剛沽出她的港島東豪宅,單位七百多呎,全海景單位,最後以1700萬成交。今年年初樓價最低的時候,同一類型的單位成交過1500多萬,兩年前房價最高的時候,同類單位亦曾試過賣2000萬以上。如今1700萬成交價,的確從低位反彈。但朋友說,撤辣後她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買家問價,結果只有一個買家詢價,是一名內地移居香港人士,雙方議價了一陣子,最後就是這個唯一的買家追價成交。

從最後能夠成交的角度來看,市場氣氛的確變好了。但從出售的過程來看,樓市並無內地媒體說得那麼熾熱。成交數字大幅上升,只因之前的數字太低。過去香港正常巿道時每年會賣出一萬多間新樓,即一個月過千間,所以今年整個2月才只賣出276間,是成交數字少到不正常,而不是撤辣後的數字多得太誇張。

對內地人而言,撤辣之後千多萬的樓,減少26%的稅項開支,可以省下數百萬的稅款,如果一直是想來香港買樓的內地客,就會抓緊機會入市買樓,特別是已經移居香港的人士,更加會覺得機不可失,反正租樓都有支出。另外亦有些內地人想把資金調來香港,借香港撤辣的機會調資來港買樓,亦是另一種需求。

不過有地產發展界商估計,撤辣後釋放出來的購買力,估計可持續3個月至半年,但未必會一直熱落去,主要有幾個因素。

第一,積壓新盤的數量龐大。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的樓市逐步回落,發展商不想減價賣樓,成交大幅減縮,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只有10,261宗,創9年低位,去年一手住宅成交亦只有10,681宗,反彈4.3%,但仍處低位,新盤賣不去就變成倉底貨。估計住宅新盤存貨有4萬多至6萬個,數量極之龐大。假設這一波反彈浪潮能夠消耗一兩萬個單位,發展商今年已經可以交到功課,但除非樓巿有很高的熱度,否則一時三刻亦難消化所有存貨,供過於求的狀況未有改善。

第二,利息高企。現在買樓的按揭利息和最低潮比高了3厘有多,買樓的負擔相當重,買1000萬的單位一年等於要多付30萬元的利息,投資要承受重壓,自住亦是租平過供。現在一直說美國下半年會開始減息,會帶動香港利息向下,問題是香港一日未大幅減息,樓巿整體氣氛亦難全面扭轉。未來走向,要視乎利息幾時開始下降和下降的速度有多快。

第三,內地經濟。有人認為香港的樓市主要看本地經濟,樓巿固然受本地的經濟甚至股巿影響,但更大影響是內地經濟。如果內地經濟復甦良好,甚至比較熾熱,內地資金多,很多資金湧來香港,會帶旺本地樓市。但是內地經濟復甦得較慢,所以內地資金來港有限。

總體而言,宏觀環境未完全改善,減辣後樓市這股反彈浪未必可以長期持續,所以毋需太擔心樓價會大幅上升。換一個角度,樓巿能夠穩定下來,不會進一步拉低經濟,政府已算達成撤辣的目的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