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個打了疫苗就可出行的世界

博客文章

一個打了疫苗就可出行的世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個打了疫苗就可出行的世界

2020年09月24日 18:30 最後更新:09月26日 11:50

新冠疫情持續,經濟災難洶湧而至。大家都在盤算如何可以讓經濟完全回復、何時可以自由進行社交活動、何時可以自由出行。而衛生專家們說,明年今日也未必可以恢復常態。

現時全世界都將希望寄托在疫苗之上,但即使有疫苗,顯然不可以一下子撲滅疫情。疫情或許會因疫苖逐步舒緩,但經濟完全回復的時間,可能會比大家想像中的長。

不同的國家正在考慮應對方法,我之前也講過,由於年青人的病死率很低,西方應對疫情的方法,可能是讓年紀較大或有慢性病的人士優先接種疾苗,讓死亡率降低,到時就全面重啟經濟,不但國內不再限聚,國家之間的人流也可以自由住返。

以美國為例,昨天新增確診人數4.2萬,累計確診人數714萬,累計死亡人數20.7萬,死亡率2.9%。假設明年疫苗全面應用後,美國不斷推動長者注射,到疫苖覆蓋年紀較大人群,例如有口四份一人口,即大約是8250萬人接種了疫苗,令整體死亡率降至0.5%的可容忍範圍,與重症流感死亡率差不多的時候,美國就可以全面重啟經濟。

不過,到時對一直堅持要清零的中國來說,會產生壓力。中國經濟率先重啟,如今正在飲復甦的頭啖湯。但由於要保障國內清零,防止外來輸入,從外地進入中國的人,要接受14天的隔離檢疫。若明年今天美國已放開跨境人流限制,而中國保持限制的話,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自然相對受限,這就做成開放關口的壓力。中國要麼放棄清零,跟隨西方的群體免疫政策,要麼強制中國人大面積注射疫苗,讓七成以上的人口接種疫苗,做成免疫的屏障。

其實,除了上述兩個極端之外,還有一個中間落墨的方法,就是要求所有進出中國的人都要注射疫苗。試想一下,如果國人出行,已經注射了疫苗,即使去到疫情高發的地區,染疫的機會極微,回國後即使不作14天的隔離檢疫,亦相對安全。同樣地,外國人進入中國時注射了中國認可的疫苗,同時接受核酸檢測,無需14天隔離檢疫,也是安全的。若然如此,就可以打開一個免隔離的通道,將大大有利於經濟復甦。

香港情況本來更加尷尬,既不可以採取美式的群體免疫策略,又無能力像中國般推行強制性注射疫苗政策。本來的思路是香港清零,28日沒有新增確診個案,就可以與內地和其他地區搞互相免隔離的「旅遊氣泡」。但要香港在冬季疫情可能再爆發之前達到28日清零,當然可以作為一個努力目標,但成功的機會很低。而且即使做得到28天清零,但一有新增確診個案,又要再推出隔離措施。

不過,如果注射了疫苗就可以免隔離出行的話,就馬上可以重啟境外跨境人流通道。假若疫苗可以早至今年12月可以面世,例如內地國藥集團的新冠滅活疫苗,是使用死病毒注射到人體內的傳統方法研製,由於製造方法傳統,副作用可控。內地已有高達35萬人試打了疫苖,至今未聞有嚴重的副作用。若香港與內地或其他國家互相認證了疫苗,注射之後就可以免隔離通關的話,是一個盡快通關的新思路。

有人話即使有疫苖,香港人怕風險也不會打。但不要忘記,香港人非常喜歡旅行,每逢長假期,都會有數以百萬的人到外地渡假。過去大半年,香港不能出行,已經非常「身痕」。如果注射了疫苗就可以免隔離出外旅行的話,對很多香港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說不定這樣可以吸引過百萬人打疫苖。香港如果用這個方法,打開一條免隔離14天和各地通關的通道,讓人流進出,或許這是形成「旅游氣泡」的另一條替代路徑。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