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學者張維迎指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大視野

內地學者張維迎指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大視野

大視野

內地學者張維迎指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2015年08月22日 11:31 最後更新:12:05

北京大學網路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張唯迎最近訪美,和美國政界、商界高層交流,他總的感覺是,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悲觀;但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樂觀。他認為中國改革徘徊難進,經濟前景不樂觀 。可看看他的分析:

張維迎:改革徘徊難進 對中國經濟前景不樂觀

   

這次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訪美,從東部參觀華爾街開始,到西部拜訪矽谷企業結束,歷時半月之久,時間真是不短。雖然自踏上美國的土地開始,一路興致盎然,今天要回國了,還是有種歸心似箭的感覺。

  

從東到西,從前到後,差別不僅是地理上和時間上的,更是心態上和氣氛上的。我總的感覺是,東部的訪問比較“宏觀”,西部的訪問則比較“微觀”;在東部時,每個人都像政治家,到了西部,每個人才真正像企業家了。

  

開始的幾天,無論是在紐約的幾場“中美商業領袖對話”,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見面,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午餐演講,還是在華盛頓與前國務卿鮑威爾在咖啡廳的交流,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早餐研討會,與新任商務部長約翰·布萊森和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的會晤,與國會議員的交流,雙方關心的都是諸如世界經濟增長前景、歐債危機、中美關係、人民幣匯率、中國經濟及下一步的改革等等,這樣一些大問題。討論這些問題,空氣中似乎總彌漫著悲觀的情緒,我看到的是大家的憂慮、困惑、茫然。

  

但到了西海岸的矽谷,無論是參觀穀歌公司,與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的面對面交流,聽取甲骨文公司高管的介紹,還是與幾位傳奇式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的交流,灣區企業協會的主題午餐會,在斯坦福商學院的專題研討會,話題都圍繞著創業、創新、風險、知識傳承、並購、企業成長等微觀概念展開,我自己也才似乎真正感到身在一群傑出的企業家中間。在這裡,我感到了生機、活力。只要有企業家精神在,這世界就不會太讓人失望!

  

討論大的宏觀問題,每個人都是專家,都可以侃侃而談。當然,見仁見智,也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但總體而言,我的感覺是,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悲觀;但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美國人比中國人更樂觀。當然,中國企業家中也有對中國經濟非常樂觀的人,但這種樂觀究竟是一種願望的表達,還是基於事實和邏輯的判斷,我還分不清楚。

  

作為經濟學家,我本來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變得不像原來那麼樂觀了。原因有二。

  

一是,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都在經歷一種理念的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對市場機制產生了懷疑,而對政府干預的迷信顯著增加。美國是世界上最市場化的國家,但美國政府現在把希望都寄託在反市場的凱恩斯主義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上,寄託在加強政府管制上,寄託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上。中國的情況則更不用說,一些政府部門迷信國有企業,迷信產業政策,陶醉於所謂的“中國模式”,反市場的政策不斷出臺。結果是,幾年內就使整個國家的氣質大大改變,改革徘徊難進。國有部門攻城掠地,高歌猛進,民營企業家風光不再,如履薄冰。

  

我憂慮的第二個因素是全球領導力危機。全球範圍內,政府領導人的素質在下降。上世紀80年代,有鄧小平、雷根、柴契爾夫人這樣偉大的政治家,可現在我們很難找到這樣的政治家了。偉大的政治家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有理念,有遠景,也有激情。但現在的世界,充斥的是政客和不負責任的官僚,有理念的政治領袖太少了。

  

政治領袖的本質是引導(Lead)民眾認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所在,實現不同群體之間的合作和共贏。事實上,不同國家、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的一致性遠比人們理解得要大。遺憾的是,政客們經常故意誤導(Mislead)民眾以獲取政治利益,結果導致了更多的利益衝突。美國政客把金融危機歸咎於中國,特別是人民幣匯率,使得民意測驗中顯示多數美國人把中國的發展看成是對美國的壞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與前國務卿鮑威爾將軍的座談中,我說,在討論中美經濟關係時,美國政治家太政治化,中國人太情緒化。如果美國人少一點政治化,中國人少一點情緒化,中美關係會和諧得多。鮑威爾將軍很贊成我的這個觀點。可惜,像他這樣的人,反倒覺得自己不適合搞政治,所以選擇離開政治舞臺。

  

11月9日中午奧爾布賴特演講後,我有個簡單的發言,我推薦美國政治家讀兩本書,一本是235年前也就是美國獨立那一年出版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理解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另一本是2000多年前老子寫的《道德經》,懂得如何做全球領袖。

  

美國靠自由貿易立國,但現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美國更有市場。美國政府應該懂得,解決失業問題要靠更大、更開放的全球市場,而不是用保護主義政策分割全球市場。我認為中國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但美國必須改變自己的方式。老子講“大邦者下流”,傲慢和霸道不是好方式。

  

老子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主義思想家。他雖然不理解市場機制的重要性,但他主張的“無為而治”和小政府無疑是市場有效運作的前提。這一點與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是一致的。據說,斯密受到法國的重農學派的啟發,而重農學派則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啟發。如果今天的政治家真能信奉老子和斯密,這世界的麻煩就會少得多!

  

全世界範圍內比較,美國仍然是創業的天堂,這一點在訪問過矽谷企業之後,得到中國企業家代表的一致認同。這使得企業家們對美國經濟前景不再像我們在東部訪問時那麼悲觀。只是讓他們感慨的是,以目前中美兩國在制度環境、文化氛圍和教育體制方面的差距來看,中國未來要超越美國,實在太難。沒有自由競爭和法治環境,就很難有真正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沒有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就不可能有持續的增長。

  

美國之行結束了,但留給我們的思考還遠沒有結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有限公司公布最新2024年第二季宏觀經濟觀點分析,預期全球經濟具有韌性但增長緩慢,硬著陸可能性降低,通脹整體下降但仍有黏性,分析美國將延後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息,亦由於利率繼續大幅上升的空間有限,利率債當前的收益率水平已具備配置價值。

AP圖片

AP圖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維持在3.1%,之後在2025年小幅上升至3.2%,與上一次預測相比,2024年的經濟增速上調約0.2個百分點,主要反映美國經濟2023年強於預期的數據滯後影響,但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仍低於2000-2019年間年均3.8%的增速。

全球供應鏈改善,近期整體通脹和核心通脹均下降至接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預計2024年全球約80%的經濟體的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都將按年下降。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在一致預期經濟軟著陸的情況下,美國2月核心通脹率連續第二個月超乎預期,環比增長0.4%,2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創六個月以來最大漲幅,表明美聯儲對抗通脹之路並不平坦。數據發布後,市場的減息預期亦有所延後,目前預期今年下半年第一次減息。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

張弘表示,中國市場方面,兩會期間的經濟增速目標和政策表態符合預期,產業政策更值得關注。市場期待的財政政策方面,赤字率3%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都在預期之內,新質生產力,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十分值得重視。」

中國經濟數據短期錄得改善,今年年初的經濟增長受到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強勁的推動,消費復蘇持續。今年1-2月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均超市場預期;1-2月出口同比增速加快,對金磚國家出口的強勁增長帶動出口數據整體超預期。但在金融數據方面,例如人民幣貸款餘額和社融規模存量增速仍處於低位,未來1-2個月經濟數據或進一步提供更多指引。

日本在3月如期加息,但表明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表示,2024年度薪資漲幅達到5.28%,遠高於去年的3.8%,並為30多年以來的最大漲幅。日本央行隨即結束負利率,將基準利率從-0.1%上調至0%到0.1%,但表態距離完全實現2%的通脹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張弘認為,資產配置方面,公司對美國及中國股市維持中性評級。美股風險溢價有所回落,短期內指數呈現震盪的可能性較大,至於A股與港股估值有所修復,走勢仍取決財政及貨幣政策和經濟預期的改善。另外,公司對利率債和信用債則維持中性樂觀評級。考慮到利率繼續大幅上升的空間有限,當前收益率水準已具備配置價值;目前信用債收益率頗具吸引力,利率處於高位,疊加信用利差增厚,在充分評估信用風險後,可買入並持有債券帶來的穩定票息,或適當通過交易捕捉利率波動帶來的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