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西晉門閥貴族當道 王謝袁蕭為四大家族

歷史長河

西晉門閥貴族當道 王謝袁蕭為四大家族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西晉門閥貴族當道 王謝袁蕭為四大家族

2021年02月08日 10:00

自西漢以來,由於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征辟出仕,以至於很多地方豪強門生故吏遍於天下,東漢後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導致權力被豪門大族壟斷,一度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這種現象一直到唐代科舉制度大規模推行才得以改善。

南朝: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

魏晉南北朝可以說是門閥制度的巔峰時期,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其中「馬」便是指東晉的司馬氏,而「王」則指的便是琅琊王氏,由此可見當時門閥貴族的巨大影響力。這一時期的門閥貴族眾多,其中尤以「王謝袁蕭」四家最為耀眼。

王羲之 (網上圖片)

王羲之 (網上圖片)

1、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羲之、王獻之、王儉等。琅琊王氏出自於琅琊郡臨沂,奠基者可追溯至西漢宣宗時期的博士諫大夫王吉,其子王駿官至御史大夫,其孫王崇更是官至大司馬,王氏一族自此綿延傳承。西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也隨之南渡,並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在南方迅速站穩腳跟並隨之崛起,地位名望之高是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的,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謝安 (網上圖片)

謝安 (網上圖片)

2、陳郡謝氏,代表人物: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朓等。陳郡謝氏出自陳郡陽夏,起家於魏晉時期的典農中郎將謝纘與其子謝衡,而其真正崛起則源自於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謝安、謝玄在這戰役中立下大功,陳郡謝氏得以迅速崛起,成為與琅琊王氏比肩的存在,合稱「王謝」。不過,隨著南北朝時期的王朝頻繁更迭,陳郡謝氏自南梁以後便開始衰弱。

袁齊媯 (影視圖片)

袁齊媯 (影視圖片)

3、陳郡袁氏,代表人物:袁滂、袁渙、袁侃、袁齊媯等。陳郡袁氏與陳郡謝氏一樣,都是出自陳郡陽夏,但比謝氏要起家更早,袁生早在楚漢爭霸時期便已經嶄露頭角,到了呂后、漢文帝時期,袁盎、袁噲等先後出仕,袁家逐漸成為陽夏第一大望族。綿延傳承至西晉,陳郡袁氏已經可以說根深蒂固,憑藉與王、謝等家族的聯姻,袁氏族人在官場上也非常得利,例如袁宏、袁湛、袁豹均曾得到陳郡謝氏的提攜幫助。此外,陳郡袁氏與南朝皇室也有聯姻,例如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齊媯便是袁湛之女,因此東晉滅亡後陳郡袁氏仍然得以興盛。

蕭道成 (網上圖片)

蕭道成 (網上圖片)

4、蘭陵蕭氏,代表人物:蕭道成、蕭衍、蕭子良、蕭統等。蘭陵蕭氏出自東海郡蘭陵縣,相較於前面三家,蘭陵蕭氏起家較晚,直到南朝劉宋時期蕭道成才以軍功起家,後創建了南朝齊、南朝梁兩朝,從而使得蘭陵蕭氏得以迅速崛起,先後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以及大量文臣武將、文人雅客。蘭陵蕭氏雖然起家較晚,但傳承時間卻一點也不斷,即使到唐朝時期,仍然出了十位宰相。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