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平治避警方追捕釀6車相撞 目擊者:現場誇張
Top 1
內地選拔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首次把港澳地區包括在內,香港開埠以來首名港產太空人有望誕生,這一次載荷專家選拔,全國只選二人,競爭激烈,要入選不容易,但不管結果如何,這次選拔至少顯示了港產太空人不是夢,我們期望這次選拔,成為香港大力發展科技研發的契機,香港科研水平不低,但一直以來無法產業化,發展空間不足,不少本地博士生畢業後都轉到外國深造或工作,希望這次選拔讓更多人對科研感興趣,為香港科研廣泛發展鋪路。
香港人參與國家航天員選拔,從2008年神舟七號太空人訪港時已開始討論,但當時上太空以飛行任務為主,航天員須是空軍,香港並不適合,十多年下來,太空任務多元化,不再侷限在飛行任務,港澳人士就有機會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參與。
沒有親自上太空不等於沒參與,香港的大學參與國家航天事業已超過10年,2010年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發成果,就應用在登月的”嫦娥三號”到”嫦娥五號” 以及登陸火星的“天問一號” ;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2017年在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上進行太空生命科學實驗。香港也有10多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由物理、化學、通訊、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到航天科技,生物醫療和人工智能水平也不「輸蝕」,而根據英國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的全球大學排名,全球首100家大學,香港佔了5家,分別為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招募載荷專家消息公布後,位處科技園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就有10多名符合要求的人士有意參加計劃。
- 閱讀更多 -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港府將於周四(2日)在會展舉辦大型活動推廣香港品牌,屆時政府高官、行 ...
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對新冠疫情的管理,邁向新階段、新模式,當中包括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