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過完黃金周,除了是打工仔放假大日子,這段時間對消費市場同樣舉足輕足,商戶都關心經過疫情蹂躪後,內地遊客購買力能否回復從前。初步評估,在中、港、澳三地中,香港市道似乎最弱,但也比想象中略好。
黃金周公布內地出行數據,大陸方面非常火爆,7天長假出行人數達到4.2億人,超過疫前的高潮,顯示內地人報復式出行帶動了人流。澳門情況也不差,合共有45.1萬人次,比去年大增3倍,香港在5日長假有62萬內地客入境,和出境人數90萬比要低。三地的數字不是同一個基礎,無法直接比較,大抵是內地是完全收復失地,澳門反彈力度也強,香港相對稍慢,但比起商號擔心出現長假期「空城」要好。香港旅遊業這幾年受到重創,當局需要加一把勁重拾好客之都的地位,這不獨是針對內地客,對歐美以至東南亞或鄰近國家亦如是。
港澳兩地大陸旅客未完全恢復,多少受本身接待能力限制影響,無論是澳門抑或香港,酒店都未完全重開,主要是經過3年封關,很多酒店遣散了員工,一時三刻無法即時召回,結果令到房間爆滿,房價急升。本港目前勞工短缺開始出現,估計未來會更加嚴重,政府和僱主要及早準備,以免臨急抱佛腳。

雖然內地旅客未完全恢復,但社會對遊客逼爆社區開始有微言。旅遊業創造就業,而且帶動香港成為樞紐城市,但好處不免要付出代價,關鍵是怎樣做好平衡,同時令公眾明白開放社會應該有包容和同理心。旅遊是香港支柱產業,要重建地位在硬件和軟件都有不少功夫要做。
大陸客是本地消費的生力軍,過去名表、名牌,以至奶粉、藥品都是掃貨對象。3年封關,內地消費者購買習慣是否改變,是生意人最想知道的百萬元題目。從業界初步反應,內地人對內港購買藥品的興趣不減,部份擴展至保健品,在他們心中,香港這類消費品在質量監控上較有保証,加上潮流興起,所以吸引了他們的興趣。至於奶粉曾是水貨客必買產品,暫時見到奶粉銷路有增加,但未回到高位,當中或者與內地政府仍嚴控水貨客有關。至於其他高價消費品,可能要等稍後政府統計數字公布,才會有較清晰結果。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