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JPEX代言變渾水 廣告行頭添涼意

博客文章

JPEX代言變渾水 廣告行頭添涼意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JPEX代言變渾水 廣告行頭添涼意

2023年09月25日 17:02 最後更新:17:12

虛幣資產平台JPEX涉嫌違規在社會掀起波濤,除了款項巨大,風波捲入不少知名人士,都增加了公眾的關注。對廣告界來說,風波無疑是在淡風吹起的市道,再加一陣涼意。

JPEX懷疑資不抵債,參與投資的公眾有可能蒙受不菲損失。這類新興金融產業,增加知名度,建立公眾信心往往是經營成敗的關鍵,故此平台用了不少辦法進行推廣,包括在媒體上賣廣告、利用網紅宣傳,當然還有透過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去增加外界對公司的信心。一向活躍的名人林作,以及形象中產有智慧的張智霖,家境富裕的藝人莊思敏都跌入了渾水。

除了僱用藝人,因為JPEX有透過公眾廣告渠道投放廣告,事後亦引起了討論。

廣告客戶僱用代言人和透過媒體去宣傳推廣,最重要的作用是引起聯想。按一般情理,明星藝人收酬勞拍攝廣告,某程度上是代入角色,「做戲咁做」,公眾應該明白。然而,明白歸明白,感性上受眾還是會受到影響,所以明星推介仍有很高的市場價值。

另一方面,有知名度的藝人會珍惜羽毛,在接拍廣告時會考慮產品的可靠度,這種非合約性或法律性的理解,也令成為代言的明星或名人負上一定的道德責任。從過去本地個案,類似事件很少引起索償或法律訴訟,只要沒有刑事責任,涉事者主要是名聲上受到拖累。

藝人接拍廣告不能唯利是圖,明知商戶有不良操作仍然代言,是否合作通常會通過經理人審查,如果僱用的企業有透過大廣告公司策劃,過程會有一定篩選,但主要是從支付費用等角度考慮,其他主要是看有沒有公開的負面紀錄如破產欠債。今次JPEX風波,外界以政府要求登記註冊畫線,都算是合理的標準。

和藝人接拍廣告代言稍有不同,網紅的身份相對尷尬,因為他們一般予人感覺不單純是講客戶一早度好的對白,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有主觀的意見投入,一旦出事引起的後果或會較嚴重。

JPEX涉及的是懷疑違規經營甚至詐騙,與經濟大環境的關係不是很直接。不過,對廣告業或媒體參與者來說,事件仍令人增加了對客戶的戒心,而假如未來行情持續低迷,擔心廣告客戶出事機會都會增加。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效果廣告現疲態 打品牌助營銷有回歸跡象

2023年11月27日 17:56 最後更新:18:07

年尾各大公司和廣告行都要制訂來年預算。去年此時,本地仍然未有開關時間,企業採取保守態度,年尾傳來開關消息,但大部份公司沒有追加預算,寧願見步行步,結果大部份行業生意都只能持平,所以年中廣告行吹起淡風,到聖誕旺季才稍見好轉。今年的景況又如何呢?

初步觀察,大部份企業對來年前景都保持審慎,主要是利息高企,加上港人離境消費之風未歇,擔心消費市道復蘇有限。不過,對廣告業界來說,一個較為令人興奮的現象,是部份大企業對品牌的關注提升,或者會帶來大型推廣計劃的機會。

自從數碼營銷興起,以程式投放效果廣告成為一時潮流。經過一輪疲勞轟炸後,消費者對於促銷式的市場訊息似乎開始缺乏反應,在美國一些大型快銷集團重回品牌建立的策略,加重投放在形象廣告。形象廣告和效果廣告分別在見效時間的快慢,效果廣告追求在短時間內提升營業額,伴隨這個方式的銷售策略是以價格或其他優惠催促消費者行動,副作用是令產品要以價格競爭,產品愈賣愈平,最後邊際利潤收縮到無利可圖的地步。

和效果廣告不同,形象廣告旨在建立品牌,增加消費者信心,這個策略不足之處是見效間接,而且時間較長,優點是形象建立後成為公司無形資產,提高日後產品的利潤率,如果要打個譬喻,效果廣告是炒賣,賺錢快回報高,但不易持續經營,後者是長線投資,回報慢但相對持久。

美資企業增加對品牌形象推廣的投放,除了廣告內容外,選擇的渠道也由數碼平台部份回歸至傳統媒體如電視台。在美國吹起這股風氣後,效果廣告潮流更盛的大陸,都開始有外資追隨總部的做法。今年本地有電視台覺察這個趨勢,開始推出結合電視和數碼平台的廣告套餐,市場反應正面,估計來年會成為主力銷售產品之一。

廣告潮流如時裝,每年都會變動,但主軸做法會輪番盛行,正如數十年前的「平霸」廣告,主打就是促銷效果,但大品牌始終鍾情品牌建立,皆因一味講價有時而盡,能夠替產品增值,才是廣告最吸引客戶的賣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