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真正演也不演的是美國

博客文章

真正演也不演的是美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真正演也不演的是美國

2024年10月08日 19:43 最後更新:21:29

美國經常找香港的問題說事。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近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香港今年頭9個月已經拒絕了2萬多人入境,當中有8成半被拒的原因是「來港目的有可疑」,郭俊峯表示要守好國家的「南大門」。

美國官媒《自由亞洲電台》以「港府承認設入境黑名單」為題,大做文章,並引述有人權組織表示,不少國際活動因擔心倡議者的安全,不再在香港舉辦。又引述學者表示,指香港「連演也不演」,正斷離與國際的聯繫。

特區政府拒絕外來人士來港有眾多理由,國安原因當然是其中一部分,但亦有阻止意圖非法留港人士來港等原因。世界各國的入境部門都經常以各種理由,拒絕有問題的外國人入境。美國官媒抓住這個題目做文章,的確是小題大做。

說到國安法律的嚴苛及其執行之氾濫,美國可謂首屈一指。其中一個惡名昭著的,是特朗普年代推出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號稱要追蹤中國間諜。中國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最近踢爆相關黑幕,話自2018年11月開始,美國司法部為了配合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主動地炮製所謂中國間諜案,竟然要求美國94個地區的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宗針對中國的訴訟。

國家公安部發佈的文章

國家公安部發佈的文章

由於有配額,美國的司法部門就四面出擊,採用各種釣魚執法的行動,到處抓捕華裔的專家學者。當中絕大多數的個案,根本找不到當事人是中國間諜的任何證據,但是就借一些小毛病,壓逼當時人認罪。整個司法過程不但耗費當事人大量金錢,對他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令他們蒙受極大的精神壓力,有學者忍受不住自殺了。

中國行動計劃的離譜個案很多,國安部特別提到一宗譚鴻錦案。譚鴻錦是在美國的中國籍科研人員,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取得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在2017年加入美國石油巨頭菲利普66公司(Phillips 66),從事儲能技術研究工作。他的災難由父母年事已高、萌生回國照顧父母的念頭開始,在2018年12月12日,譚鴻錦向菲利普 66公司辭職,惡夢由此展開。

在辭職當天,譚鴻錦發現家中還留有一隻公司的存儲U盤。雖然公司從來沒有對使用和保留這些U盤提出過安全要求,但譚鴻錦還是告知了公司主管,並立刻交回公司,但就在他交回U盤的翌天,公司領導階層徵詢律師意見後,就向聯邦調查局報案。

在譚鴻錦辭職的一星期後,全副武裝的聯邦調查局人員,突然包圍他在美國的住所,強行入內調查,其後就宣布逮捕譚鴻錦。美國司法部隨即發布消息,指35歲的譚鴻錦在美國菲利普 66能源公司任職期間,為他的中國新僱主竊取了菲利普66公司的新一代電池技術,包含數百份商業機密文件,價值超過十億美元。

譚鴻錦的兩個華人同事挺身而出,證明菲利普 66公司平日對U盤的使用沒有正式的安全規定,並鼓勵員工共用研究成果,沒有限制員工使用個人電腦儲存公司文件,但這兩名華人同事隨即遭到威脅,被下令提早退休或被逼辭職。譚鴻錦為了自證清白,只得斥巨資聘請律師,但是美國司法部只是想逼譚鴻錦認罪,法院不但拒絕了譚鴻錦的保釋申請,並阻止他和外界聯繫,多次拖延審訊程序,讓譚鴻錦關押在條件極差的看守所11個月以上。

美國檢方一直極力勸說譚鴻錦,接受美國政府指派的律師,並反覆檢查譚鴻錦的電腦等設備,以需要查驗的資料高達4 TB為由,覆核時間漫長,多次申請延遲開庭。由於拖延訴訟,譚鴻錦當時律師費已高達40萬美元以上,令他承受極大的經濟壓力。

美國檢方不斷拖延審訊時間,向譚鴻錦施加經濟壓力,游說他簽定認罪協議,與美國檢方達成交易。甚至透過中間人向譚鴻錦傳話,勸說他從個人利益出發,承認所有下載的文件對中國政府和中國公司有利,及承認背後是受到中國政府指使,就可以換取減刑。

譚鴻錦面對長期拘留而未能獲得審訊的壓力,加上律師費不斷累積,結果承認在沒有公司授權的情況下,非法下載並儲存了公司1份涉及商業機密的文件,但否認美檢方所謂背後有中國政府和中國公司指使的指控。後來,美國主流傳媒選擇性強調譚鴻錦認罪,將案件吹噓成「中國經濟間諜案」。

中國國家安全部通報了這宗美國案件,指事件令譚鴻錦失去了2年8個月的人身自由,身體、精神、經濟和名譽都遭受嚴重打擊。國安部直指,在「中國行動計畫」實施以來,全美87個科研機構的華裔科學家受到波及,其中246人被定性有問題,103名科研人員的職業生涯被毀。

國安部又指,在被美國執法部門調查的專家學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因為是遺漏申報海外項目,或其他較輕的不當行為就被提起「間諜罪」等嚴重的刑事指控。而在實際偵辦中,美國執法單位往往難以搜羅有效證據,只得最終以偷稅漏稅、電匯詐欺、虛假陳述等較輕的罪名起訴,草草收場。

美國濫用司法權力,嚴苛地借調查華裔學者打壓中國,美國媒體視而不見。而對著這些香港小小的拒絕入境事件,就大做文章。美國這些行徑,華人旅美的確有人身安全問題,借用《自由亞洲電台》的用語,美國如今「連演也不演了,正斷離與國際的聯繫。」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關稅大招的黑幕

2024年11月07日 18:30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最愛的關稅、關稅、關稅,恐怕會成為未來4年環球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議題。因為特朗普不單要向中國徵稅,也要向歐洲及全世界徵稅。

牌面上,特朗普增加關稅有一大套理論,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其中一個主要推手,是他上次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美國對全球貨物貿易逆差1.06萬億美元,32%來自中國,有3361億美元。

萊特希澤認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不健康,產業流走了,美國人失去工作,用特朗普的話語:「這些錢被偷走了」,並資助了中國這個競爭對手。萊特希澤這種人的思路,主要會做幾方面的事情來平衡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

第一, 讓美元貶值,擴大美國產品出口的優勢。

第二, 第二,大幅加徵關稅。全面加徵10%的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對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加徵60%的關稅。高關稅造成了壁壘,外國產品很難進來,進來的外國貨成本亦會大幅提升,這樣會增加美國本地產品競爭力,加速美國的再工業化。

第三,改革稅制。美國產品出口到國外,要支付美國公司的所得稅,又要支付出口地的增值稅,削弱了美國產品的競爭力,所以需要改革。
這些講法聽起來道理十足,美國人亦深信不疑,所以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旗,能夠再次當選總統。但看看美國的貿易數字,就會發覺現實並不是這樣一回事。

美國自2018年特朗普執政時期向中國開打貿易戰,到拜登上臺,也沒有大幅削減特朗普加徵中國產品的關稅,還針對新能源行業中國產品再大幅加徵關稅。

看看中美貿易的變化。201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品5395億美元,5年之後到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03億美元,5年間確實對中國進口減少了7.2%。

5年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亦的確減少了。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4192億美元,到去年對華貿易逆差是3361億美元,數額雖然仍然龐大,但亦減少了20%。

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亦顯著下降,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比例從2018年的21.2%,一直跌到2023年的14%,即是進口產品中,中國產品比例顯著縮小了7個百分點。具體來看,與生產直接相關的資本品及其零部件(交運設備除外)、工業用品等跌幅較大。

看完這些數字,本該可以說美國對華貿易戰是成功了,成功降低了對中國商品依存度,減少對華貿易赤字。但看看美國整體貿易數字,2018年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是8787億美元,到2023年整體貿易逆差擴大至1.06萬億美元,5年間增加了20.1%。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5年間減少了20%,但是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又增加了20.1%,搞來搞去美國的逆差並沒有縮小,還在擴大。除了部分中國商品可能轉移到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地,組裝加工再輸入美國外,更加關鍵的問題是美國製造能力薄弱,美國人花費大對商品需求高,不從中國進口,亦會從其他更貴的來源進口,所以貿易逆差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

那麼下一個一百萬的問題就是,為何以特朗普這個聰明人,還要繼續對中國大玩關稅戰呢?《觀察者網》評論員晨楓就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解釋。

美國以對中國強硬為由,大幅加徵中國商品關稅,原因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國內不加稅,所以就要對中國加關稅。稅收是國家運作的基礎,關稅也是稅,只不過是對進口貨物徵稅。美國財赤不斷擴大,截至9月底止2024年度,財政赤字錄得1.8萬億美元,按年升8%。特朗普承諾了上任後大規模減稅,包括削減公司稅等等。除對烏克蘭停戰可以節省幾百億美元軍費開支,還要尋找其他收入來源去填數。

如果想收取大量稅款,第一,收稅基礎要大;第二,收稅成本要低;第三,政治反彈要小,那麼找進口商品、特別是中國進口商品來開刀,就很容易了。

2023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貨值4272億美元,全面加20%關稅,就可以收到854億美元稅,如果大加60%關稅,更可收2563億美元,已經很多了。或者先獅子開大口收60%關稅,最後落地還錢收20%,仍然可以收到800多億美元的稅款。

這樣加稅堪稱無痛,雖然最後進口關稅會大量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但他們不知道物價上升因為加了中國關稅,還覺得政府大幅對中國徵稅,遏制了這個競爭對手,非常解氣。

這就變成了一個對特朗普和美國選民的「雙贏方案」,只要人民足夠蠢,他們就不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付足了代價,這就是民主選舉。民粹政客會用各種方式欺騙選民,而選民就老老實實投票給他們,最後老老實實地找數,還說自己的制度好正,叫全世界都一定要學她。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