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武器角力之外 殲-10C更「試出」中西方空戰打法優劣

博客文章

武器角力之外 殲-10C更「試出」中西方空戰打法優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武器角力之外 殲-10C更「試出」中西方空戰打法優劣

2025年05月15日 15:38 最後更新:15:47

真正改寫印巴空戰格局的,不是「霹靂」-15導彈的末段殺傷力,而是搭載它的殲-10C。這架戰機憑藉體系作戰,完成對印度空軍的降維打擊,宣告中式現代空戰哲學的崛起。

內地航空航天評論員白玉京指出,殲-10C並非單打獨鬥的傳統空優戰機,而是中式現代空戰體系的前線節點。它搭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雙向數據鏈與先進航電,能作為「傳感節點」或「射擊節點」,與預警機、指揮系統和其他戰機無縫協同。在這場擊落「陣風」的戰鬥中,殲-10C很可能在ZDK-03預警機的遠程指引下,通過數據鏈接收目標信息,發射PL-15導彈完成精準打擊。從發現、鎖定到擊殺,整個殺傷鏈條無縫銜接,展現中式空戰的高效與靈活。

這不是一架飛機的勝利,而是中巴空軍體系融合的結晶。巴基斯坦空軍引進殲-10C,不僅是為了對抗印度新購的「陣風」,更是為了擁抱中國的空戰理念。在「雄鷹」系列聯合軍演中,巴軍飛行員早已熟悉中式作戰節奏:以體系為核心,強調信息共享與多平台聯動。殲-10C的到來,意味著巴基斯坦空軍從單機作戰轉向體系化壓制,實現了戰術與技術的雙重飛躍。

此外,與梟龍-3戰機搭配,殲-10C構建了「高打擊-低防空」的梯隊戰術。梟龍-3負責近距巡邏與防禦,殲-10C則專注高空突擊與遠程打擊,兩者通過數據鏈聯動,形成對印度空域的持續壓制。這套「廉價版」中式空戰體系,讓巴基斯坦以有限預算實現了對「高端對手」的有效抗衡。

這場空戰的意義遠超想像。它不僅重創了印度空軍的技術自信,也讓西方重新審視中國空軍的體系化能力。與F-16或「陣風」依賴昂貴配套和高維護成本不同,殲-10C提供了一種實用、可複製的空戰方案。它不追求單機性能的極致,而是將中式作戰體系濃縮為一個可操作的前鋒節點,降低中小國家現代化的門檻。

殲-10C的這一擊,不僅讓「陣風」的出口熱度蒙上陰影,也動搖了F-16作為「美國支持」標籤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向西方展示了中式空戰體系的實戰威力:不靠單機神話,而是靠體系壓制;不求昂貴完美,只求實戰可行。從巴基斯坦的試驗場起步,殲-10C正在改寫全球空軍的遊戲規則。

簡單總結,中西方空戰舞台對壘,殲-10C只是開端。隨著殲-35乃至六代機的發展,中式空戰打法或將進一步重塑國際軍事格局。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以伊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國E-4B「末日飛機」(E-4B Nightwatch,又稱「夜巡者」)在當地時間17日晚間現蹤影,飛抵華盛頓近郊的安德魯聯合基地(Joint Base Andrews)。E-4B正式名稱為「國家空降作戰中心」,可成為「飛行的五角大樓」,在當發生核戰或其他毀滅性緊急情況時,總統能夠指揮軍隊。今次「末日飛機」現蹤, 且其調動路線迂迴,引起外界揣測,特朗普政府是要向是全球釋放什麼軍事及政治訊號?

美國E-4B「末日飛機」(E-4B Nightwatch)。

美國E-4B「末日飛機」(E-4B Nightwatch)。

據《紐約郵報》報道,據航空追蹤數據顯示,這架「末日飛機」於17日傍晚從路易斯安那州起飛後,沿著一條曲折的航線,繞著弗吉尼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邊界飛行4小時後,最終在10時抵達馬里蘭州的安德魯空軍基地。

這架E-4B飛機配備67支衛星天線,並具備核防護能力,能抵禦核爆電磁脈衝EMP;可與全球任意一個地方進行通訊。另飛機的三層機艙共配備18個床位、戰情簡報室及指揮中心等,最多可搭載112名乘員,最大續航時間曾達到35.4小時,空中加油後可連續飛行一星期,在國家緊急情況下可成為「飛行的五角大樓」,其特殊防護設計,使其能抵禦核爆衝擊波、電磁脈衝及網路攻擊,並配備發射反擊飛彈的能力。

報道稱,美國空軍現役4架E-4B定期執行戰備任務,E-4B通常在危機時刻啟用,也曾被小布殊政府時期的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用作主要出行工具。而該飛機出現的異常動向,恰逢特朗普政府考慮對伊朗發動攻擊之際,加上其航線變更與呼號異常,引發高度關注。

這架專為核戰與災難設計的空中指揮中心,從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沿著一條迂迴的航線,最終降落在華盛頓附近的安德魯斯聯合基地,並使用了非同尋常的呼號「ORDER01」。

E-4B並非普通軍用飛機,它以波音747-200改造。 航空媒體《The Aviationist》曾指,其設計初衷是冷戰時期的核對峙,如今更像是一個「移動的戰時白宮」。過去,僅在2001年9月11日等少數極端事件中現身,每次調動都有重大危機。

E-4B配備67支衛星天線,具備核防護能力,可與全球任意一個地方通訊,可作戰情簡報室及指揮中心,最多可搭載112人,空中加油後可連續飛行一星期。

E-4B配備67支衛星天線,具備核防護能力,可與全球任意一個地方通訊,可作戰情簡報室及指揮中心,最多可搭載112人,空中加油後可連續飛行一星期。

《紐約郵報》指,這架飛機並未按常規路徑直飛,而是沿海岸線迂迴,這種異常軌跡不僅增加飛行時間,也暗示是刻意釋放訊號。有分析認為,是標誌著軍事警誡意味,從技術角度看,也展現了E-4B的續航與彈性;從外交角度,這項精心安排,是為釋放一個政治符號,預示美國對當前局勢的極端重視。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已公開表示伊朗應「無條件投降」,並正權衡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選項。同時,伊朗兩架政府飛機飛往阿曼馬斯喀特,引發外界對其領導人動向的猜測。

X平台用戶JN_Araain指,特朗普政府考慮的打擊行動可能針對伊朗的納坦茲或福爾多核設施。但若伊朗報復,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威脅全球20%的石油貿易通道,油價或飆升至每桶150美元以上,航運成本上升將進一步擾亂供應鏈。

分析認為,「末日飛機」的公開部署是一場高調心理戰。在伊朗核威脅陰影下,美國調動E-4B向伊朗傳遞明確訊息,任何冒險行為將面對美國全面反擊的能力,顯示美國對中東危機的焦慮和全球霸權的執念。

特朗普若下令打擊伊朗核設施,美國需防範伊朗的飛彈反擊甚至潛在核子危機,E-4B的配備不僅展示技術上可行,也政治上向國內民眾展示政府對戰爭風險的控制。

X用戶GutNews247認為,E-4B的行動亦是支持以色列的訊號,也向沙特等盟友表明美國在中東的軍事承諾牢不可破。

可以說,美國的戰略抉擇正將中東推向一個臨界點,而E-4B的出現是這一危局的放大鏡,暴露了當前世界的脆弱性,當核威脅、地緣衝突與經濟動蕩交織,任何動作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