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珉:革命流血不流淚

李政 張羽

圖為李珉(後排右一)和同志們在一起。

李珉,1919年生於上海,曾在護士學校學習。1938年秋,她參加了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民運隊,從事民運工作。

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員大多是青年學生,來自於大城市,有很高的抗日救國熱情,而且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戰地服務團在成立時曾補充規定:凡從大城市來的團員,每人每月補貼10元。而在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部隊裏實行的是生活津貼制度。除伙食官兵一致統一供給外,新四軍軍政各級均不發薪俸,無論軍首長還是伙夫馬夫,每月津貼在0.5至4元。李珉和城裏來的一些青年提出抗議:「我們是來抗日的,不是來享受的。」堅決要求一視同仁,一樣待遇。最後經過協商討論,服務團團員每月津貼一律發1元,一場「風波」才算平息。

由於生活條件艱苦,戰地服務團中有人發瘧疾,有人拉肚子,有人生疥瘡……主要負責民運工作的李珉,發揮自己專長,主動兼任衛生員,精心地照料病人。特別是對生疥瘡的同志用竹筷刮疥,她從不嫌臟,總是輕輕地,問:「疼不疼?」並鼓勵他們說:「刮痛了,甚至流血才好得快。」刮完了又小心翼翼地塗上硫磺膏。每天她都要忙到大家睡下,自己才休息。

1940年4月,戰地服務團在團長朱克清、副團長謝雲暉的率領下,奉命由皖南軍部調往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他們連續行軍數日,到達了江南指揮部駐地溧陽縣水西村。一路勞頓,李珉又是發熱又是嘔吐,吃不下飯,懨懨無力,但她仍然拖著病體繼續工作。

1940年6月15日,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下達了渡江北上的命令,戰地服務團民運隊先行出發。在一個地方連的警衛下,戰地服務團單獨過溧武路封鎖線。晚10時左右,服務團悄悄地來到句容磨盤山附近的一座不大的石橋時,突遭日軍襲擊,在大約半小時的槍戰後,槍聲漸漸停了,經清點,服務團有多名同志受傷,李珉傷勢最重,子彈擊中了她的胸口。情急之下,民運隊長王於畊只得用隨身帶的毛巾捂住她的傷口,可還是無法止血。王於畊打算把她抬到20里外的流動醫院搶救,而李珉堅決不讓,並催促說:「隊長,你聽我說,我是不行了,你們別管我,趕快離開,去找部隊。敵人可能來搜查,留在這裏很危險。」「把我的手錶、鋼筆帶走,回去交給朱團長留念。我這邊口袋裏有20多元,你們拿去用吧,買乾糧給大家……」她邊斷斷續續地說著,邊抓住隊長的手,交出手錶、筆和一小疊鈔票。

後來,當戰友在一老鄉家中找到李珉時,她因失血過多,已處於彌留狀態。戰友見狀趕緊把她送到一個隱蔽在小村莊里的戰地醫院。江南指揮部衛生部部長崔義田惋惜地說:「要是我們有個手術室,簡陋的都行……現在只能看著我們的同志……」望著面色蒼白的李珉,大家都默默流下眼淚。崔部長走近輕聲喚她,告訴她大家來看望她了。她睜開眼睛,微露喜悅,平靜地說出這樣一句話:「同志們,革命流血不流淚。」在奮力地喊了一聲「余晶」之後,便停止了呼吸。李珉此前交了入黨申請書,服務團的黨支部書記余晶已經找她談過話了。在犧牲之前,李珉念念不忘的是入黨,要做黨的好兒女。

1940年10月,陳毅獲知李珉的壯烈遺言後,沉痛賦詩:「革命流血不流淚,生死尋常無怨尤。碧血長江流不盡,一言九鼎重千秋。」讚揚了李珉對革命無比忠誠的高貴品質和不懼流血犧牲的堅毅品格。

李珉犧牲時年僅21歲,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她的忠骨如今葬在句容市茅山烈士陵園內。

(李政 張羽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紀委監委)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