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專家分析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向外出手 轉移國內矛盾

博客文章

專家分析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向外出手 轉移國內矛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專家分析中印邊境衝突:印度向外出手 轉移國內矛盾

2020年06月17日 12:52 最後更新:13:18

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卻並不太平。近期中印邊界事端再起,較為罕見地造成了人員傷亡。事發在6月15日晚間,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中印雙方都有人員傷亡。

6月6日下午,中印兩軍還在摩爾多邊境舉行軍長級會談,就解決近期邊境事態進行磋商。

6月6日下午,中印兩軍還在摩爾多邊境舉行軍長級會談,就解決近期邊境事態進行磋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認為,近年來中印邊界事件頻發,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印度莫迪政府改革舉步維艱,需要向外轉移矛盾。

他指出,印度對中國來說很重要,以後會更重要。問題在於,中國對印度的瞭解遠遠不夠,民眾沒看到真實的印度,而是想象出來的印度。每當發生外交分歧,民間都會喊著打回去。但為什麼兩國會發生這些情況,卻鮮有人知。事實上,印度是一個上升的大國。一個上升大國如何行事,不確定性很大,而中國人心理上也還沒有對印度崛起做好準備。印度對中國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印度自身是團結不起來的,唯一可用的就是民族主義。長期以來,印度在戰略上一直對中國有警惕,將中國視為威脅,近年來這種警惕性一直在提高。

鄭永年教授。

鄭永年教授。

那麼,面對印度的競爭,中國和印度到底應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鄭永年認為,對中國來說,未來中印關係是僅次於中美關係的一對最重要關係。和印度關係搞好了,中國西邊的地緣政治都會得到穩定。在最低程度上,中國必須千方百計不把印度推向美國和日本,否則後患無窮。要處理好和印度的關係,首先必須把印度提高到中國未來外交戰略的高度。目前對印政策大都停留在戰術上的「以牙還牙」,這種沒有戰略意圖的日常互動稍不當心,便會釀成國家間的大問題。面向未來,中國政商學各界都必須認真對待印度,切實加深對印度的全方位認識和研究。

以下是「正角評論」對鄭永年教授的專訪全文,有興趣了解中印矛盾可細讀:

▍如何認識和解決目前的中印邊境危機?

鄭永年教授:
最近,中印邊界事端再起。印度挑起邊界對峙事件,主要是出於國內的原因。莫迪上台以來,想學習中國的鄧小平推動印度的經濟改革,但舉步維艱,要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要不有進展(例如金融改革),但激起社會的不滿。當一個國家內部事情難以處理的話,就會在外面搞事。這在歷史上經常發生。今天,這更是一個大趨勢。俄羅斯總統普京是這樣,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如此。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印度為什麼會這樣?其行為什麼時候會發生變化?如果搞不清背後的原因的話,就會理不清問題的本質,找不到有效的反制舉措。

中國今天的克制並不是說中國害怕印度,畢竟中國現在的力量比印度強大得多。不過,保持區域和平也是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如果能夠和平解決,那麼是最好的結果。這並不是說,中國遲緩一點,就表明中國弱了。印度的國防部長說今天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1962年,中印發生武裝衝突,印度失敗);同樣,中國更不是1962年的中國了。我想印度人也是意識到這一點的。不管怎麼說,強硬的語言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處理中印關係的時候,要考慮到不把印度推向美國陣營。如果中印邊界危機促進了美國、日本和印度結盟,這個後果對中國來說會比較麻煩。中國自己是不搞結盟的,只有「戰略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與結盟不一樣,戰略夥伴是針對共同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而結盟是針對第三方,即「敵人」。

不過,我認為,印度也不會很樂意就成為美國的附庸。印度是一個大國,它不想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附庸。一旦成為美國的同盟,就會失去自己在外交方面的自主權。日本就是一個例子,外交上只是一個半主權國家,而不是一個全主權國家。我不認為印度會放棄完全主權,但是它為了對付中國,在某些方面會採取和美國、日本更緊密的合作,這是有可能的。如果這樣,對中國非常不利。我們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需要很多智慧。

即使中國與印度發生局部衝突,也不會導致印度馬上倒向美國,除非是發生大規模戰爭。對印度來說,就像中國搞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印度也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目前來說,西方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都沒有很多錢去印度搞投資,中國的投資對印度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我一直強調,印度對中國來說很重要,以後會更重要,但是中國對印度缺少瞭解。每當發生外交分歧,民間都會喊著打回去。但是,為什麼兩國之間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它背後的理性是什麼?沒人知道。這是對印度研究不夠導致的。

發生這種事,大家首先想到怎麼去制裁,這個容易理解,但是不可行。為什麼印度買中國的東西,中國不買印度的東西,因為兩個經濟體不一樣。中國已經經歷了大規模的工業化,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印度是非常有限的工業化,基本上還屬於一個農業國家。印度作為一個經濟體,它的開放程度不如中國。一個經濟體的開放程度越高,它對外界的制裁越敏感,越封閉越不敏感。比如一個封閉國家,外面怎麼制裁都沒用。相反,制裁往往會引起被制裁國家民眾的仇恨,民族主義情緒會高漲起來。

印度對中國本身帶有很強烈的民族主義,因為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失敗。印度對中國的民族主義就像中國對日本的民族主義。再者,印度這個國家自身是團結不起來的,語言有一百多種,缺少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把國家組織起來,所以唯一可以用的就是民族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制裁印度,必然會激發印度的民族主義,使得印度更加團結,這對中國非常不利。如果換一下問題會好一些:中國要不要參與印度發展?如何消解掉印度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些問題才是需要考慮的,而不是動不動就想著制裁。並且中國也沒有這個傳統,去年中國和菲律賓等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關係很緊張,中國也沒有動用經濟制裁。

問題在於,中國對印度的瞭解遠遠不夠。印度沒有像有些人認為的要超過中國,但是印度也不是一個一些人所認為非常貧窮、愚昧的國家。中國民眾只是通過看新聞瞭解到印度存在治安事故、種姓制度、宗教衝突等等,都沒看到一個真實的印度。這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印度,就像以前西方針對中國一樣。印度是一個文明大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困境與機遇並存。另一方面,稱贊印度的人往往接觸的只能印度的上層人士、科學家和學者,瞭解到印度一些方面的發展,例如科技,就得出印度要超越中國的簡單結論。這也不準確。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所做的研究傾向於中美關係,但是人們對美國也沒搞清楚,更不用說印度了。中國現在有很多遊客去印度旅遊,但去研究印度的專家學者很少。這就導年輕人對印度的瞭解不全面,光是情緒性的東西。

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等領域,中國都在追趕美國,而印度也在追趕中國。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忘了追趕你的人,光看著前面的人,這會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印度國內也有很多人主張借鑒中國的發展模式,但是印度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強烈。他們學習中國,是為了增進印度的利益,絕對不是放棄印度的利益。當然,兩邊也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在裡面。需要強調的是,中國對印度做的功夫不夠,像「一帶一路」,中國和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都有實質性的聯繫,但印度這麼重要的一個國家,我們卻重視不夠。

長期以來,印度在戰略上一直對中國有警惕,近年來這種警惕性一直在提高。比如中巴經濟走廊,印度一直認為這對他們是很不利的。這些懷疑是有的,是客觀存在的。現在,兩國的媒體只會挑起情緒。如果看兩國的媒體,好像兩國很快就要開戰了。但實際上不是這樣。沒有人真正去做研究,沒有真正認識對方。如果你瞭解了對方,把握了對方,就能控制對方的行為。這對中印兩國都是如此。

▍一直被低估的中印關係,重要性僅次於中美關係

很多年來,中國對外關係中以中美關係為重中之重,這是沒錯的。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是由地緣政治決定的。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強霸權,而中國崛起後,其和美國的距離拉近、兩國互動也越來越頻繁。中美同處一個結構,雙邊互動對全球會產生巨大影響。

不過,中美關係並不是中國對外關係的全部,所以中國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中美關係之後的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是什麼。

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今後很長歷史時期內,其世界經濟中心會在亞太地區。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經濟體(美國、日本和中國)在這個地區,印度的經濟也在很快崛起,加上原來的四小龍,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中最有活力。

區域內的幾個大國,俄羅斯、日本和印度對中國都很重要。但其中中印關係的確定性最小。中國跟日本和俄羅斯的歷史恩恩怨怨很多,同它們打交道都有相當的經驗。中國從來就沒有忽視過日本和俄羅斯,今後也不會忽視。和俄羅斯,中國已經有上海合作組織等多年架構,和日本的經濟整合非常高。

然而,中印關係卻一直被低估。亞太地區,除了中國,印度的崛起最為顯著。這就決定了印度和中國一樣會對亞洲倍加重視。中印兩國同在亞洲,都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兩國如何相處有待探討。

印度是一個上升的大國。一個上升的大國會如何行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中國人心理上也還沒有對印度崛起做好準備。

印度有很多內部問題,像中央和地方關係、宗教關係(如穆斯林跟印度教的關係)、不同的種族關係、種姓關係、毛派等等。印度內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決定了其民族主義的強度。印度的民主政治整合了整個國家,但控制力量不強。而且,在中國官方致力於控制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印度一些官員則經常鼓吹民族主義,尤其是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

印度是民主政治,其民族主義情緒很容易通過其政治機制與過程傳導給外交政策。印度的民族主義一旦爆發出來,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多年以來,印度的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一種威脅。獨立以後,印度外交一直是向西的,即重視西方世界。現在隨著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的轉移,印度外交重心也轉移到亞洲,開始「向東看」,但印度在經濟上和亞洲國家合作的同時,在戰略上防備中國。

今天印度的地緣政治變化了。首先,全球地緣政治重心轉移到亞洲,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崛起,毛澤東時代中印曾經打過一仗,這使得中國崛起對印度民族主義來說,更為耀眼。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中國的全球化和「走出去」戰略迫使印度往東看,注意中國。

從經濟上看,印度經濟體開放程度比中國差,很注意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在選舉壓力下,印度政治人物也很難向國外做出妥協。

中國現在提倡自由貿易,是國際社會聲音最響亮的。但是,中國不要像西方那樣,把自由貿易作為一種具有普世意義的意識形態來推廣,不能把自由貿易搞成宗教。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談自由貿易,有好多自由貿易區都是一步步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面對中國的崛起想拉攏印度,這是事實。美國在主觀上想要制約中國,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是說,印度和美國做了什麼,就是針對中國的。

我覺得中國不要太擔心印度會完全靠向美國。印度的外交政策話語儘管受西方的影響,但與美國結盟來對付中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作為一個大國,印度如果緊隨美國,其在國際社會的空間反而會受到制約。這就是說,印度和中國在戰略上的合作還是有基礎的。

而美國人做事是符合其國家利益的,例如,美國對自由貿易態度的變化就是隨著其國家利益調整的。不過,實際上人們不用太看重所謂的價值聯盟。美國人談價值聯盟、民主聯盟談了多少年了,但並沒有多少響應者,進展不大。在物質利益面前,民主價值有些時候是毫無作用的。

當然,民主國家政治空間大。不管喜歡與否,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已經成了西方政治人物操縱政治的一個目標。

此外,雖然美國常常錯誤地把中國當作敵人,但和美國相比,中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秩序觀,只是加入當前的國際體系。中國真正走向世界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在國際事務上還缺少經驗。中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形成自己的秩序觀。

西方民主自由制度的擴張似乎已經到了頂點。即使沒有到頂點,中國也是不能完全照抄的。中國應該從文明的視角來塑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觀。中國也應該能主動提出自己設計的普世價值,既符合中國傳統,也能被其他文明所接受。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25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女子離婚冷靜期內被丈夫當街捅殺案」一審公開宣判,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趙留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部分被害人及其親屬、被告人親屬等十餘人旁聽了宣判。

法院判決

法院判決

「我準備拿著判决書,去姐姐的牌位前,跟她講一講。她去世前一直擔驚受怕,現在終於可以安心了。」4月25日,被害人周某霞(化名)的妹妹小玲哭著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對於一審判决結果,作為被害人家屬,他們感到很欣慰。

受害者周某霞照片(家屬提供)

受害者周某霞照片(家屬提供)

小玲透露了一個宣判現場的細節,「判决後,法官問趙留超對結果有沒有什麽意見,他反問法官死刑是立即執行嗎,法官說是立即執行,然後趙留超說他不是故意殺人的,然後被拉走了……」

案發現場

案發現場

案發現場

案發現場

2023年7月20日,在遞交離婚申請後第13天,廣東女子周某霞(化名)被丈夫趙某超當街捅殺,同行的親友中,有四人受傷。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趙留超、被害人周某霞於2011年登記結婚,2023年7月7日因感情不和向河南省平輿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申請協議離婚。2023年7月30日晚,周某霞在親友周某等六人陪同下與趙留超約定在廣州市某工業園門口見面。趙留超到達後徑直走向周某霞,被周某等人阻攔,趙留超持隨身携帶的尖刀朝周某、周某霞等人捅刺,致周某霞死亡,周某等四人受傷。

法院認為,被告人趙留超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一人輕傷,三人輕微傷,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趙留超主觀惡性大,犯罪手段殘忍,後果嚴重,應予嚴懲,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受害者家屬

受害者家屬

據早前報道,2024年3月21日上午9時30分,該案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周某霞的妹妹小玲(化名)告訴記者,庭審現場,趙某超否認自己家暴,辯稱自己不想置妻子於死地,也沒想要傷害其他親戚,「但公訴人的反駁讓他無話可說,你不想殺人,為什麽會帶著刀去,要連續在被害人胸部捅刺七八刀,往他們的身體要害部位捅刺?」

「我女兒到底和他有什麽深仇大恨,能下得了這麽狠的手?」庭審現場,被害人的母親看到案發時的監控錄像,在情緒崩潰中問出這句話。

小玲表示,姐姐周某霞遇害後,趙某超的父母家人從未表達歉意,小玲和家人已决定放弃向趙某超提起民事訴求,也拒絕出具諒解書,只希望法院判處趙某超死刑,還死者一個公道。「我們沒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賠償,那些錢沾著我姐姐的血,我們不要。我們只要求嚴懲凶手,希望能判處死刑。我姐姐才30多歲,不該是這樣的結局。」

據瀟湘晨報此前報道,小玲透露,小霞為趙留超生了一兒一女,十多年的婚姻裏,她在外辛苦工作,省吃儉用,為趙留超買車,花費百萬為趙留超一家在河南老家購置房産,回到家還要為趙留超洗衣做飯,「趙留超稍不如意,就是一頓打,姐姐身上都是淤青。」

「趙留超同意離婚後,我姐同意將房産留給孩子,並且給他40萬元,就是個騙局。」小玲稱,離婚冷靜期間,趙留超不肯離婚,多次揚言威脅,以家人相威脅逼迫小霞見面。然而帶著五男一女赴約的小霞,還是倒在了血泊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