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政治冷戰  金融熱戀

博客文章

中美政治冷戰  金融熱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政治冷戰  金融熱戀

2021年06月09日 20:14 最後更新:20:42

《金融時報》駐上海記者湯馬斯.克爾最近有—篇報道,主題是「美國華爾街和中國的新戀情」。

美國拜登政府在6月1日宣佈要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新的調查,明顯是針對中國。6月6日,更有3個美國跨黨派參議員乘坐軍機訪台,擺明是向中國挑機。中美處處顯示出地緣政治的新冷戰。

但差不多同一時間,在5月26日,中國監管部門批准了工商銀行和美國高盛集團組建一家合資理財公司。高盛旗下的資產管理部門擁有合資公司的51%股份,其餘的49%股份將由工商銀行旗下的理財部門持有。要留意的是,工行擁有6.8億個零售客戶,人數等如美國總人口兩倍有多!

在中美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環境下,美國政府一直大力推動中美經濟關係脫鈎,但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業卻從未像現時這樣接近中國的財富。這就形成了一幅「政治冷戰、金融熱戀」的諷刺圖畫。

說到底,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極大。中國不斷增長的資產管理市場,可以說是尚未開發。據光大銀行與波士頓諮詢上月初聯合發佈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0》顯示,2020年,中國資管市場規模達到122萬億元人民幣,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近10%。60%的家庭資產是房地產資產,另有24%是現金和存款,只有16%的中國資產進行了投資,當中存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高盛集團預計,到2030年,中國家庭的可投資資產將達到70萬億美元(約448萬億人民幣),未來9年有近3倍的上升空間。高盛計劃向其客戶提供「跨境」金融產品,而摩根大通集團也指出了中國資金有「全球潛力」。

華爾街的投行,被中國的市場深深地誘惑著,她們比以往的任何時候,更深度融入中國的市場。貝萊德(BlackRock)亦在本月初表示,集團已獲准與中國另一家四大國有銀行建設銀行建立財富管理的合作夥伴關係。另外,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3月宣布計劃與招商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合作,計劃投資4.2億美元。

高盛今次與工行的合資計劃,聞說高盛內部感到非常興奮。但與此同時,美國的政客卻坐立不安。在華盛頓,政客正在大力推動加強審查金融業和中國的合作計劃。出名反華的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表示,華爾街正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與中國結合。他說:「在誰決定21世紀進程這場角力當中,這種脫節(指華爾街和華盛頓對中國的取態差異)是美國最大的弱點之一。」

回顧美國前幾屆政府,都試圖推動中國開放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希望美國公司可以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市場。事實上,這些要求也在中美在去年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當中反映了出來。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未清楚拜登政府究竟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拜登此前聲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亦比任何時候更能夠左右美國國內政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去年在《外交政策雜誌》上面撰文,總結了這種反華的思緒。他問道:「為什麼『讓中國金融市場向高盛開放』這個議題,是應該成為美國和中國談判的優先事項呢?」

高盛這些投行,在華盛頓向來有強大的遊說機器。但由於現時美國跨黨派反華濃厚的氣氛的制約下,這些遊說機器對華盛頓的影響力已相對削弱。

無論如何,中國的對策認真高明。就在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批准了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到上海建廠生產電動車。特斯拉亦火速建廠,快速投入市場,短短一年之間,賺到盤滿缽滿。不過,特斯拉今年爆出質量風波,銷量急速下跌。內地媒體評論:「沒有中國市場,特斯拉破產在即。」

在過去的兩年,中國加大金融業開放,容許美國一眾富可敵國的投行,可以建立合資公司,甚至可以控股,一眾投行垂涎欲滴。當美企在中國市場獲取到豐厚回報,難聽一點說,到「洗濕咗個頭」的時候,她們將會成為幫中國講說話的遊說者,在華盛頓大力遊說政客,不可以對中國實施太嚴厲的制裁。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