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日,鄧小平在休斯敦觀看馬術競技表演時揮動牛仔帽,向觀眾致意。資料圖)

出訪概況:美國「超常規」迎接中國副總理

中美正式建交僅27天後,1979年1月2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就開啟了訪美之旅。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高級領導人的首次訪美,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的首次出訪。當時鄧小平答覆美方邀請之快,令當時的卡特政府又驚又喜。

美國東部時間28日16點30分,鄧小平的專機抵達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為了迎接首位到訪的新中國領導人,美國政府特地派出了包括副總統、國務卿在內的「超常規」迎接陣容。

次日,鄧小平夫婦與中國代表團共22人參加了白宮前的歡迎儀式。禮炮鳴放19響,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白宮上方。有美國記者大發感慨說,一個國家的總統舉行正式儀式,隆重歡迎另一個國家的副總理,並陪同其檢閱三軍儀仗隊,這在世界外交史上恐怕也是罕見的。

在華盛頓期間,卡特總統與鄧小平舉行了5次會談。兩位領導人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認為,兩國社會制度的不同不應妨礙彼此加強友好關係和合作。」會後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中這樣寫道。

而華盛頓並不是鄧小平的唯一停留地。在美國首都訪問3天後,鄧小平立刻奔赴亞特蘭大、休斯敦、西雅圖等城市,花費了近6天時間考察當地工業。其間,鄧小平欣然接受了美國政府為他安排的與美各界人士廣泛接觸的交流活動。

無論是在參眾兩院還是在西蒙頓小鎮的馬術表演現場,鄧小平的率直、幽默、親切給美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特總統後來在日記里寫道:「鄧小平受到美國人民最熱烈的歡迎,我們還簽了很多協議,他極富幽默感,我很喜歡他。」

2月5日,在出席了近80場會談和會見、參加了約20場宴請或招待會、發表了2次正式講話、並8次會見記者或出席記者招待會後,鄧小平的美國之行划上了句號。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尼克遜訪華8年後,鄧小平的美國之行讓世人看到了中美關係打破堅冰後的新突破。

「這將是記錄通過今年1月1日美中邦交正常化揭開的美中新時代的一次旅行。」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抵達美國的第二天,《東京新聞》評論說。

外國媒體發現,中國領導人的出行選擇在了當年中國農曆春節之日,「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會是“一個有意義的日子”。而放諸國際環境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意義”不僅關切著中美關係的發展,更震撼著國際政治的天平走向。

「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訪問可能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尚比亞時報》這樣說。

美國人自髮式的歡迎

了鄧小平在美颳起的旋風。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鄧小平的美國之行「對鄧先生本人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個人成功。他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大量闡述了其政府的政策,普遍認為他的言論行動無懈可擊」。

》是年2月12日(提前出版)的報道披露:美國官員們在鄧小平整個訪問期間緊張地工作著,防止外交上發生任何差錯,以避免使他們的貴賓難堪。

這些細節包括當發現參院為鄧小平舉行的午餐會上使用的筷子是用標有「台灣製造」字樣的盒子包裝時,官員們擔心筷子上的漢字可能是同樣的內容。於是把語言專家們叫來了,經認出筷子上的字是“祝君加餐”,因此同意使用它們。可是鄧小平後來使用的是一副刀叉。

在休斯敦,表情緊張的官員們得悉,為鄧小平一行購買的牛仔帽是用台灣的稻草製作的。發起人立即找來一些氈帽外加兩頂匆忙製作的草帽,所用的稻草證明是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對鄧小平的訪問,美國政府既充滿了熱情又小心謹慎。在德國《世界報》看來,美國人對鄧小平的歡迎幾乎是可以預見的:「對在敵對環境中的這樣一種聯盟的價值的認識傳播開了,它就像福音一樣……自從康拉德·阿登納(前德國總理)為被打敗了的德國謀求幫助和諒解以來,還沒有哪一位外國客人在美國經歷過這樣一種自發的歡迎。」

「鄧小平的訪問表明,美中兩國之間開始了文化交流、擴大貿易和旅遊事業。它將增加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接觸並使兩國能夠吸收和學習彼此的長處。最後,這次訪問對特別來自蘇聯的霸權主義和侵略,將是一次打擊。」美國《號角》周刊評論說。

克里姆林宮緊張而沮喪

機關雖然就美中會談的結果尚未加以正式的評論,但是,從其謹慎的報道中也可以看出蘇聯對美中關係的趨向抱有異常的關心和擔心。”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也表達了類似看法:「當它(指蘇聯)扒在美國肩膀後面眼巴巴地望著這位中國高級副總理受到的歡迎時,捉摸不定的情況使它甚至更加不安了。」

英國媒體表示,鄧小平設法直接告訴了美國公眾他的政府對蘇聯軍事威脅所持的眾所周知的看法,同時在台灣問題和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可能性問題上取得了進展。鄧小平表明,「中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打算使用武力,這一點看來在華盛頓受到歡迎」。

「美國官員發生分裂」

不過,當鄧小平即將結束在美國的9天訪問時,美國《底特律新聞》發現,白宮和美國務院官員在鄧小平此行對美蘇關係的影響問題上,並沒有達成統一意見。

報道披露,在美中2月1日發佈的聯合新聞公報中,轉彎抹角地提到世界一些大國的「統治」。陪同鄧小平的美國官員私下證實,在白宮發表這項聲明之前,沒有徵求對蘇關係高級顧問對這項聲明的措辭的意見。

《金融時報》稱,一些美國官員從鄧小平的這次訪問中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很可能奉行既同莫斯科搞緩和,同時又同北京實現關係正常化這樣一種不偏不倚的政策。奉行這種政策恐怕是很可能的,但不會那麼容易。

爭議仍然存在,但不管怎樣,如同德國《世界報》的評語:中國和美國,幕已經揭開了。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