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充當美英代理人,想清楚願付多大代價?

博客文章

充當美英代理人,想清楚願付多大代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充當美英代理人,想清楚願付多大代價?

2022年06月13日 13:32 最後更新:13:42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什麼是代理人?法理解釋是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代理活動的人。

代理人有多種,有商業的、政治的,還有戰爭的。

這些年香港反對派爭先當美英西方國家的政治“代理人”把香港推向東西方政治較量的前沿,危害極大。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的慘痛局面。上周我們在俄烏衝突超百日後,寫了如何看待衝突方俄羅斯的實力。

今天我們再聊一下另一方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的教訓。

當俄烏衝突開始不久,烏克蘭可能一下被打懵了,頻頻以高姿態開展了多輪“談判”,尤其是經土耳其第三國的斡旋下,俄烏雙方一度接近了結束衝突的底線邊緣,世界各國也以為這場衝突將很快結束。

但劇情忽然朝著相反方向演繹,烏方推翻了自己提出的方案,也中斷了一切談判接觸,令戰事繼續炮聲隆隆,俄方也加快了在烏東戰場的推進。

不久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美國保守派新聞媒體Newsmax採訪時,透露了烏方每天的戰場損失。

他稱烏方每天有百餘名士兵死亡(現在已上升至2百餘名),約500人受傷,俄羅斯目前已控制烏國五分之一的領土。

目前的戰線長度超過1000公里,俄軍已深入到烏境內的多個主要城市。

據美國CNN媒體的最新報導,俄烏戰爭第106天,前線激戰仍在進行,但“俄軍在關鍵城市接近里程碑式勝利”。

這個局面是怎麼造成的?

只要稍加平心靜氣地分析,不難發現早在衝突前,烏克蘭的背後就已經有政治集團的黑手在操縱,北約不斷將安全的紅線東擴向俄烏邊界,企圖將烏克蘭成為反俄的前沿陣地。

俄被迫發起軍事行動後,美國和北約則不斷在烏背後“拱火”,製造“布恰事件”中斷俄烏談判,把戰爭無限期擴延下去。

雖然美國和北約一再承諾不派人到烏克蘭戰場,也不“允許”援助的炮火和射程對準俄羅斯。

但全世界都看到,大量軍火輸送到烏國,大量的外國軍人以軍事顧問、雇傭兵名義出現在烏戰場。

美國不斷加碼提供四百億美元的武器援助,北約各國也不甘人後,提供的武器裝備由輕型到重型,由近程到遠程,通過所謂的“援助”忽悠烏克蘭。

至此,俄方指這是一場以美國為首的“代理人戰爭”,美國軍方首腦也不回避地承認了“代理人戰爭”的性質。

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無論美國和北約如何出手援助,已導致了烏國破家毀,生靈塗地,“失敗”兩字已經寫在牆上。

其總統澤連斯基不得不承認,“他們(西方國家)對這場戰爭的興趣正在退去,對戰局疲憊感正在加劇”。對此他感到惱火和挫敗。

“代理人戰爭”不是什麼新鮮事物,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在1955年就曾經表示,代理人戰爭代表著“世界上最廉價的保險”。

代理人戰爭雖然不地道,用他們的說法,叫做必要的惡,即使是不對的,是違反公共道德和公義秩序的,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需求,該做還是要做。

用他國人民的生命以及領土,以達到政治集團的戰略目的,這就是“代理人戰爭”的本質和定義。

“代理人戰爭”在歷史上多次出現過。伊拉克現政府、阿富汗的前政府、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蔣介石政權、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韓國軍隊,就是美國的“代理人”。

他們曾獲得美國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橫行於一時,由於他們不代表正義一方,往往不得人心,最後都是走向失敗。

回看香港,也有一些人熱衷於充當美英政治“代理人”,為顛覆和分裂自己國家甘當美英爛頭蟀。

一段時間以來,反對派與美英政客裏應外合,除了阻撓香港政府的施政,在2019年更走上街頭,公開打出“港獨”旗號,把香港拖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幸得中央及時出手,不少“代理人”被依法懲處,社會亂局得到根本扭轉,正由亂及治,由治及興。

但最近香港的美英“代理人”又開始出現。

逃亡英國的民主黨人李永達預告,他不會繼續沉默,指政府做的事違反人類、人權、自由,在英國會發起行動。

另一代表人物羅冠聰,一直遊走美英政界建立政治本錢,公開勾結外國政客,與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會面,鼓動國際社會對抗中國。

正如前述,無論誰當“代理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羅冠聰出席美國芝加哥大學哈裏斯公共政策學院講座,該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會致信要求學校取消該講座,指羅是“恐怖分子”,其在香港觸發暴力帶來“可怖的死亡、受傷和破壞”,對中國人造成深深傷害。

可見,當美英“代理人”即使逃到海外,也難躲避正義的譴責。

曾經有人說過,為什麼美國人找不到像樣的人來充當自己的“代理人”呢?

因為具有正直、善良、愛國、為民這些品質的人,是不會躬身把自己的家園變成戰場,更不會做任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除非是把靈魂給了魔鬼。

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其付出的代價將傷害烏國幾代人的現在和未來。

以此為鑒,香港反對派意欲充當美英“政治代理人”操弄香港,最好先問問市民願意付出代價嗎?反對派自身又願意付多少代價?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普京高票連任總統,對俄國的變與不變

2024年03月25日 13:29 最後更新:13:3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俄烏戰場持續的衝突進入第三年,在此背景下,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創紀錄的87.19%的得票率成功連任,克宮強調這是俄羅斯國民團結的體現。

然而,僅不到一週後,恐怖主義的硝煙旋即彌漫到了莫斯科郊外的音樂廳,殘酷地帶走了一百餘位普通市民的性命。

這一事件,使普京高票連任只有短暫的輝煌,戰爭的陰影瞬間籠罩在莫斯科以及整個俄羅斯上空,使得本就波詭雲譎的俄烏戰爭局勢更加複雜。

美國帶領的西方陣營在俄烏衝突後,對俄實行了空前嚴厲的密集制裁,俄羅斯經歷了2022年3月到5月的經濟混亂之後,迅速採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在當年6月就實現了經濟環比穩定,並在隨後的7月實現了環比增長。

這些措施包括在金融領域防止銀行擠兌,穩定物價,穩定銀行金融系統;在貿易領域快速推動「平行進口」合法化的進程,放寬進口限制和鼓勵進口,擴大對中國、印度等國的能源合作,成功保持了能源行業穩定。

在此基礎上,俄國內經濟結構從依賴「賣油」轉向自主生產,從經濟結構上走出了對能源和對西方資金、市場的依賴。

俄羅斯經濟不但未如西方國家所願走向崩潰,相反2023年俄羅斯實現了3.6%的經濟增長,增速超過了七國集團(G7)中的所有國家。

從俄政府2024年2月公佈的經濟數據看,新增GDP的27%用於投資,4.3%用於出口,68.7%用於最終消費。

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第一次不是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增長,而是靠投資增長實現。

這也體現出俄羅斯作為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廣袤國土的國家,有充足的資源和政策工具穩定自己的經濟,推進經濟主權建設和實現進口替代工業化目標。

有一點很值得注意,或許就是普京在不變中的變化。

普京一直保持領土安全的高度警惕,連任後則進一步強調了國家主權意識。

普京提出,俄羅斯主權分為多個部分:政治、軍事、經濟、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在他認為,如果沒有技術主權,僅靠熱情來實現發展是極其困難的,“從國外購買一切”的失敗邏輯是不可接受的。

他從蘇聯解體後,導致俄國經濟一直不振,從中悟出的最大道理,就是靠賣能源保護不了一個國家的主權。

正是普京認識到這一點,在他推動下俄國將致力於發展國產飛機、國產船舶、國產機械、國產晶片、國產的先進武器、藥品和其他一切,甚至國產的文化和體育。

正是在這種主權意識觀下,該國在戰爭激烈進行中,反而推動了經濟、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發生了空前的結構變化,不但迅速適應戰場的需要,也鞏固了俄國的產業基礎。

在國內經濟迅速改善的基礎上,俄羅斯民眾普遍追求局勢的穩定,而普京的連任能夠為俄國現有經濟和外交戰略提供了穩定性和持續性的保證,也是他獲得高支持率的背後邏輯。

普京總統在當選後的當天淩晨接受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俄中關係經過多年發展非常穩定,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他積極評價了中國發展成就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還在臺灣海峽等中方根本關切的議題上積極表態。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據傳媒報道,普京將會選擇北京作為他新任期出訪的第一站,同樣習近平主席也是當選國家主席後,以出訪俄羅斯作為第一站。

可見在兩國元首外交推動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已經形成了兩國友好的習慣,也為下一階段中俄關係的持續穩固發展釋放正面信號。

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和挑撥,更不受第三方左右」,體現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的時代內涵。

有些人、有些勢力一談到中俄關係,則從另一角度解讀這一方針,經常以“不針對第三方”來阻止中俄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繼續開展戰略協作,阻止我們聯手採取行動反對美國對中俄的“雙遏制”戰略。

他們甚至公然要求對中俄關係進行“切割”、拉開距離。

這些人的用心,無疑是在配合美國分裂中俄合作的圖謀。

中俄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同時陸路邊境線長,合作區位優勢明顯。

兩國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共同推動中俄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世界的發展繁榮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