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劉元春: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10大趨勢 投資者必讀

博客文章

劉元春: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10大趨勢   投資者必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劉元春: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10大趨勢 投資者必讀

2021年04月04日 10:08 最後更新:10:23

3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邀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作了題為《「十四五」新開局——國家戰略與政策重點》的深度分享,對投資者和商界決策者把握中國經濟形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內地媒體正和島發布了演講精編,全文如下:

劉元春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劉元春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01、大國競爭,拼誰能「咬住」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來分享我們的研究,核心內容是幾個層面:

第一,從「十四五」來看當下的一些做法和形勢。

第二,從《政府工作報告》的角度,看我們國家今年如何落實「十四五」規劃,以及這樣的一些舉措對當前的形勢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第三,從中長期的戰略部署和規律性的變化,看今年整個的開局,哪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重點把握的。

目前很多人都在問,我們下一步的投資重點到底是什麼?商業機會到底在哪些地方?我想我們首先應該要瞭解的是「十四五」規劃,因為任何一個五年規劃都是中國宏觀治理體系的一個核心。

更為重要的是「十四五」規劃與其他的規劃具有完全不一樣的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實現全面小康、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點來佈局,也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為關鍵的時候、在大國博弈最為關鍵的時候我們所出台的一個五年規劃。

大家都知道,2015年中國GDP達到美國GDP 60%的時候,西方學者已經按照60%分界線作為戰略指導,全面轉變對華的戰略。過去這幾年是美國對華戰略全面構思、全面實施的一個階段。未來五年是什麼階段呢?很重要的是中美大國博弈,從「不對稱」向「對稱」階段進行轉換的關鍵五年,也是我們突破卡脖子問題、關鍵技術能夠邁出實質性步伐的關鍵時期。

考驗民族很重要的一個時點到了,能不能咬得住?

我們去年佔美國GDP的比例是68.4%,按照最新的匯率測算,已經達到了七十一點幾,估計到2025年我們會達到美國GDP的八十七點幾,當然這裡面不同的測算不一樣,還有一些測算接近90%。

很多國際組織測算的是什麼?中國按照現有的趨勢,GDP總量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

中國在全球GDP的佔比直追美國。

中國在全球GDP的佔比直追美國。

這個趕超的過程恰恰是我們最艱難的一個過程。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我們去年人均GDP是10800美元,用大數來講,就是1.1萬美元。1.1萬美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和全世界人均GDP的水平差不多,略差一點點。去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標誌性的一年,不僅GDP總量邁過了100萬億人民幣的大關,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人均GDP與世界人均GDP基本拉平。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可以平視整個世界了。

去年年底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值是12500美元左右。按照正常的測算,我們到2025年人均GDP將達到1.5萬美元的水平。1.5萬美元意味著什麼?我們將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這種環境裡面,我們所制訂的「十四五」規劃尤其重要。「十四五」與「十三五」相比較,哪些戰略是新的?哪些戰略是延續性的?哪些戰略有新的內涵?哪些戰略會對既有的行動產生衝擊?我們必須在工作方案、思維體系裡面有一些新的維度,這是我想給大家講的重點。

02、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10大趨勢

1. 戰略目標和路徑具象化

「十四五」規劃綱要裡面最為突出的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將「現代化」這樣一個原來覺得很模糊的概念指標化、體系化,戰略目標和路徑具象化。

對這個具像化,大家一定要清楚具體的參數。

一是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相應的測算,目前基本的概念是什麼?達到高收入國家的中位數。現在高收入國家差不多是70個,中位數在35上下的區間。35位上下最典型的就是葡萄牙,人均GDP差不多在2.3萬美金的水平。

中國季度的GDP同比上升率已接近正常水平。

中國季度的GDP同比上升率已接近正常水平。

要達到這個水平,如果不考慮匯率的因素,我們的GDP增速必須要達到6%左右。如果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我們人均GDP的增長速度就要在4.5%到4.8%的水平。最後大家一測算發現,要達到2.3萬美元人均GDP的水平,未來15年,我們的平均增長速度要達到4.8%。那時候我們的人均GDP剛好翻一番。

按照這樣一種測算和假設,「十四五」期間就要求我們的增長速度在5.5%到6.5%的區間,平均增長速度差不多是5.8%。

聚焦到今年,增長目標怎麼來確定?怎麼來進行理解?這很重要,比如今年的目標是什麼?6%以上。

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是6%以上?

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未來五年穩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現在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人均GDP每一年增長200美金,未來五年增長1000美金,那麼到2025年將達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值,也就是13375美金的水平。

你要穩定跨越,就要超過門檻值20%。意味著什麼?你要達到差不多1.5萬到1.6萬美金的水平。大家就會看到怎麼樣?增長5.5%還真不行,因此今年確定的GDP增速目標是6%以上。

很多人都在傳我們要高質量發展,要貫徹新發展觀,我們不談GDP了,不設定這個目標。這個認識又是錯的,高質量發展依然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做文章,依然要落腳到GDP的可持續增長上面。

《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主要目標,是GDP增長速度6%以上,新增就業1100萬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進出口國際收支平衡。這些指標裡面,引起大家關注的主要是6%。

6%是一個底線管理,是我們進行常態化運行的一個底線。

大家知道今年美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是多少?

原來大家都預計美國去年是負4、負5的增長,最近的初步覈算出來是負3.5%的水平。這個月拜登已經通過了1.9萬億的疫情刺激計劃,同時又在策劃3萬億的基建投資和產業技術投資,加起來4.9萬億,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美國GDP 25%左右的水平。

這一強刺激下來怎麼樣?現在IMF、OECD馬上調整了對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認為美國今年的GDP可能會達到6.5%。這意味著美國的GDP 實際增長在1.3萬億左右。中國6%,意味著我們不到1萬億。如果按照今年這個比較的話,中美之間的差距不是進一步縮小,而是拉開了。

大國競爭很重要的就是要咬住。這個咬住當然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咬住,而是要比誰能夠率先步入常態化增長。

大家看到拜登上來之後,第一個是刺激計劃,第二個是疫情管控力度比想象要快。今年主要大國在疫苗注射中間,誰速度快,誰就能夠全面開放。誰注射慢,誰就會被全面開放的國家帶來新封鎖。

因此我們有時候就講,在去年抗疫階段性取得偉大勝利、經濟保衛戰取得偉大勝利的基礎上,今年的壓力比去年還要大。原因是什麼?一是每個人的預期都抬高了,去年企業虧損一點點無所謂,今年持續虧損,可能情緒就不一樣了。二是大國博弈進入關鍵期,誰先復蘇,誰先常態化,誰就先拔得頭籌。

2. 科技自立自強,擺在了最突出位置

「十四五」規劃綱要不僅將創新驅動放到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自立自強放在最突出的戰略位置上。

大家知道中美大國博弈產生了貿易戰、技術戰、人才戰,以及延伸一系列的新冷戰跡象,這就要求我們的發展模式從原來的兩頭在外的開放、以外觸內的發展模式,要轉變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上面。

國內大循環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突破卡脖子問題,要科技自立自強,解決面臨的很多關鍵問題。因此我們國家專門出台了四個層面的計劃:

第一個層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發揮我們舉國體制,在國家實驗室、地方創新中心、區域性創新平台上面進行全面新構建,在這上面,大家會看到所出台的政策非常多。

第二個層面是高水平人才培養。

第三個層面是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

第四個層面是在基礎研發上有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同時,大家一定要看到,最近國家在產業領域的重點表述是,要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防止利用科技自立自強來進行講故事、製造新泡沫。

從去年到今年,省、市、縣都在圍繞著科技自立自強做文章。但是大家會看到,很多區域根本不具備創新的能力,借著科技自立自強來進行圈地,要信貸,要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特別是利用科創板做文章。目前國家正在加大一系列審核。

現在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券商、VC、基金等等都在瞄准國家戰略佈局,企圖捕捉一系列的投資機會。這也引起大家的一些討論,比如,一說卡脖子工程,每個企業、每個人站出來都說自己要從事卡脖子技術的研發。國家要求我們進入創新行業,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想去創新。這是一個誤區。

不能一擁而上。但是,創新鏈的構建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過程中間,我們要避免創新泡沫過度膨脹。

新一輪的科技佈局,可能比前幾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佈局更嚴密。我覺得大家應該把科技自立自強所涉及的內容好好讀一讀。

3. 實體製造業是產業核心

「十四五」規劃綱要第一次將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放到產業的核心上面。

從2002年到現在,我們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從百分之三十七點幾,一直下降到現在百分之二十七點幾。下降了接近10個點。這10個點有很複雜的原因。但是現在大家意識到怎麼樣?任何一個國家的衰落都是從產業空心化和產業泡沫化開始。

中國要想不重蹈日本出現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就呼籲我們必須要把製造業的核心抓住。

「十四五」的戰略規劃,目前有幾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房地產調控在「十四五」期間不可能全面放開,不可能讓房地產泡沫持續下去。以「三穩」為核心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構建,是整個「十四五」的常態。大家會看到去年我們出台了「三道紅線」,今年又對商業銀行進行五檔劃分,不同檔次的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房地產信貸貸款要有不同的比例約束。最近對於地方的一些企業資產負債,又進行了紅線管理。

大家會發現,我們目前對於房地產的管控,已經完全精准化。原來是一城一策,現在是對金融行業、對房地產自身進行全面的結構性管控。

很多人就講,今年這麼嚴,明年是不是會松一點點?我們看到今年宏觀經濟很重要的約束因素,就是對於房地產的調控進一步加碼。

二是金融讓利還將持續。

我們目前金融佔GDP的比重,依然高達百分之七點幾,房地產佔六點幾。這兩個指標加起來在十四點幾的水平,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

大家看一看整個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去年整體利潤依然達到兩萬億,同比正增長二點幾。大家又在詬病,金融是不是今年還應該讓利呢?很多大行的行長都在叫苦,但是總理已經表態了,還得持續讓利。

《政府工作報告》對於金融的定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定位,在「十四五」規劃裡面也全面凸顯。同時將製造業放在核心位置,製造業裡面很重要的是什麼?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同時產業鏈、供應鏈要與我們的創新鏈有匹配。也就是說中國在很多關鍵環節、重要環節要有創新能力,把創新作為盈利很重要的基礎。

4. 「三新」思想貫穿全局

第一次把「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論、新發展格局」進行專門闡述,成為整個規劃的總綱。

大家不要小看「三新」思想。去年8月24號總書記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專門談到開闢中國經濟新局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論範疇是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5. 「數字化」上升到重要位置

「十四五」這一次把「數字化」、「數字中國」作為一個核心,把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企業都上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面。

很多人講原來是農業社會,然後是工業社會,現在是數字社會,它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

6. 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並駕齊驅

「十四五」裡面,不是簡單地強調城鎮化,也不是簡單地強調三農問題,而是把兩者放在並列的位置來進行表述。這說明中國在下一步鄉村和城市的協調發展方面,要有新的文章。

7. 碳中和計劃產生新機會

第一次將「3060」納入規劃當中,也就是碳達峰、碳中和計劃。(編者注:碳達峰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回落。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

「3060」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未來產業增長、區域佈局、功能規劃的一些路徑,在一些能源消耗、產業佈局要做出重大調整。大家最近看到各個部門都在測算,這個測算對於很多傳統企業是成本,對於很多新型企業是利潤,對於很多金融和交易意味著一些新的機會。

前一陣易綱行長講,碳達峰、碳中和產生的資金需求是上百萬億計。這裡面就意味著我們圍繞著碳交易、綠色金融,可能是相關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板塊必須要重新考慮的戰略性因素。

8. 積極應對人口問題

第一次將「人的全面發展」納入其中,並且列為單獨的一章,第一次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

原來對於「十四五」應不應該把人口生育全面放開,是一個爭論的焦點。這裡面的問題實際上很複雜。但是「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提高人口生育政策的適應性和彈性容忍度。更重要的是,將生育政策放在減輕生育負擔、激勵生育上面,而不是簡單在生多少個的數量上面。

大家知道這幾年新生兒的增長數量急劇下降,前年下降到1400萬人,去年的新生兒在1200多萬,意味著少生200萬人。所以中國的生育政策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老齡化。最近大家馬上會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出來,大家一定要關注這次數據公佈裡面的細節,意味著我們可能在很多政策上面要有進一步的思考和調整。未來的產業發展、商業機會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

9. 全面凸顯共同富裕

全面凸顯共同富裕,同時將「優化收入分配政策」單獨成章。

但是這裡面很複雜,收入分配涉及到大家最核心的利益。最近國家進行了一些調研,去年減稅降費各種福利政策最讓企業有獲得感的是哪一項呢?在這幾萬份調研裡面,給出的答案是是減少社保費用的繳納,企業對此感受度最強烈。

收入分配問題是一個世界難題。中國在未來十五年給出的答卷怎麼樣?實際上這是最考驗人的。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10. 安全領域擴展

從傳統的安全問題全面向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健康領域進行擴展。

經濟領域裡面,很重要的就是技術安全、金融安全、種源安全等等。

這是一個大轉折。如果你在一些關鍵技術上沒有看家本領,你要想跟人家談判,那是胡扯。如果你沒有一些技術性的突破,你要想在產業鏈上具有議價能力,也是胡扯。

因此我們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產業基礎設施、關鍵零部件等上面的反思,就要求我們在一些戰略上做出重大的調整。

03、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 機遇

今年我們預計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還會延續,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特別是「兩會」以後採取的一攬子超常規的政策效果還會持續發揮。比如我們對於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對於相關行業的財政補貼。

二是我們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已經開始顯化。

三是新發展格局所佈局的十幾個方面的重點工程,將在今年全面佈局。全年佈局的時點,實際上就是二季度。

四是全球經濟復蘇還會對中國的外需有一個支撐作用。

2. 挑戰

中國經濟今年持續向好主要是這四大原因,但是也有問題。

一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存在著強烈的不確定性。目前大家看到,很多領域大概率不會改善還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拜登政府並不是早期競選時所談到的對關稅的態度、對於相關產業的態度。恰恰相反,在關鍵領域特別是在技術、意識形態的領域步步為營、緊緊逼迫。

二是歐美疫情的恢復速度到底怎麼樣?歐美產業鏈和新興國家的產業鏈恢復情況怎麼樣?

三是中國疫苗和國外疫苗競爭或者差距到底怎麼樣?

四是我們在一些戰略上的佈局,特別是前期在一些戰略性的新興行業的佈局。由於各個地方、各個部門一擁而上、遍地開花,不顧科學創新規律、產業發展規律的項目,會不會出現新的一些爛尾現象?

因此我們講,今年總體的一些參數依然會很好,但是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依然是很嚴峻的。現在看來,8%左右的增長速度,可能會對我們的整個經濟帶來相對較好的運行環境、運行態勢。

大家也會看到,當前爭論的話題還有通貨膨脹。最近錢這麼多,是不是會發生超級通貨膨脹?全世界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研究的結論很明確:不會!

但是結構性的價格上漲,毫無疑問會出現。同時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面,一些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也是會出現的。

3. 總結

這些變化,在局部和區域所帶來的衝擊,不可小視。我們既要有很好的判斷,還要有戰略定力。

第一,要從「十四五」規劃看到戰略重點,看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與「十四五」規劃裡面的核心對應,看我們在哪幾個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大的動作,或者一些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重點投資、重點改革會出台。

第三,關注一些參數的變化,對於經濟增長、世界復蘇、中美談判要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當我們把對未來的預判放到「十四五」的框架當中來進行認識,把兩會的精神、「十四五」規劃、2035遠景目標綱要,把《政府工作報告》這樣的核心文件,統一起來進行理解,這樣我們就有根有據,而不會過度跟隨一些自媒體所做的判斷。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美量子「糾纏」十年 內地論文稱美國霸主優勢漸失

2024年03月28日 09:24 最後更新:09:35

過去十年,中國動搖了美國在量子領域霸主地位。

《南華早報》27日聚焦中國量子科技發展態勢,指中國正縮小與美國量子主導地位差距,不僅專利申請量全球佔比超過美國,在美國長期領先的量子計算領域,也勢均力敵,尤其在量子通信領域有明顯優勢。報道稱,相較於美國大搞對華技術限制,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展現出開放合作態度。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旗下《中國發明與專利》雜誌3月報道,過去十年,中國量子技術實現歷史性飛躍,從落後於頂尖國家到成為專利和生產領域的領先者。

雜誌另一篇關於全球量子技術論文也稱,中國在此期間實現了「量子優勢」。論文稱,美國早在1994年把量子技術納入國家規劃,中國直到2013年才把該技術納入國家計劃。盡管中國在該領域起步較晚,但2009年,中國的量子技術專利申請總量首次超過美國。

論文表示,中國「迅猛發展」的先進量子技術能夠與美國並駕齊驅。不過,美國仍然是量子技術專利被引用最多的國家,主要是在量子計算這一塊。

《南華早報》引述相關論文報道,美中發展量子技術採取不同戰略——中國專注於利用量子科學來保護通信安全,而美國則尋求發展先進的計算能力。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最新專利數據表明,美國長期領先領域正受中國挑戰。

論文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量子計算佔中國國內專利授權總量的56.5%,已超過量子通信的30.3%。憑藉量子資訊科學,量子電腦能夠比經典電腦更快地解決複雜問題。2003年到2022年間,全球量子技術專利申請有37%來自中國,超過了剛剛超過28%的美國。

《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優勢尤其明顯,取得了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等里程碑式的成就。」雖然普遍認為美國在量子計算和量子傳感(或先進的運動檢測技術)居於長期領先地位,比如總部位於倫敦的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 2022年報告指出,中國在量子計算技術方面落後美國約五年。但這間公司上月發布最新報告認為,中美兩國如今「幾乎勢均力敵」。中方論文預測,隨著量子傳感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關注,專利預計將大幅增加。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2016年8月16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新華社資料圖片

此外,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上月向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聽證會提交報告,除了超導相關研究等特定子類別,美國被認為在量子計算的大多數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在量子計算特定方面的優勢讓美國的領先地位「值得商榷」。

《南華早報》報道,科學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是量子研究一大特點,但中美在這一問題上呈現差異。

去年8月,拜登政府打著「去風險」發布一項行政令,禁止美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投資中國量子計算、半導體和某些人工智慧領域。

相比之下,中方關於全球量子專利的論文指出,「需要深化和擴大國際合作」,包括與美國的技術合作。論文稱,盡管中國量子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創新環境仍「需要優化」,包括更多的政策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量子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中未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被提及。去年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指出,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佔比要達35%,在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佈局。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進行有效載荷光學性能測試。新華社資料圖片

內地封面新聞報道,作為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資訊科學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說,中國的量子計算水準「目前位於國際第一梯隊。」不過,郭光燦也稱,在量子計算方面,中國仍與美國水準相差較大,仍需努力。「對比美國的進步,日本、德國還在直追,我們必須有緊迫感,抓緊相關研究。」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