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終結大流行還遙遠嗎?

博客文章

終結大流行還遙遠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終結大流行還遙遠嗎?

2022年09月29日 19:37 最後更新:19:46

香港實施「0+3」的隔離措施,邁出復常的一大步。很多西方國家就早已快速跳進躺平的境界,美國總統拜登甚至很隨意地宣佈大流行已經結束,不過,就連美國的抗疫權威福奇對此不太同意。

看到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周葉斌博士的一篇文章,分析大流行是否已結束,覺得挺有意思。簡單總結,是大流行結束並無具體標準。一般而言,大流行是指某種傳染病的病例大幅上升,傳播範圍超越了國界,影響了大量人群。以世衛的標準而言,某種疾病是否大流行,要考慮的病例數目是否超出正常水平,以及有否出現國際傳播,另外,也會考慮疾病的危害性。

9月14日,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大流行的終結在望,但目前仍未終結。世衛當時亦公佈了9月5日至11日的新冠流行病學更新,那一個星期全球新增確診病例310萬宗。由於全球有很多地方已不再做檢測,這個感染數字肯定低估了。從感染的數字來看,新冠的流行情況仍然嚴重。在同一星期,全球新冠的死亡人數為1.1萬人,這是2022年新冠爆發以來最低水平,而且因病死亡人數正穩步下降。從中可以見到的一個趨勢是,新冠確診的數字在下降,而死亡的數字下降得更加明顯。意味著很多地方即使放鬆了防疫措施,甚至出現進一步突變的變種病毒,重症和死亡的數字沒有像以往一樣,隨著感染數字增加而急劇上升。原因可能是:一、疫苗的接種率已大幅提升;二、在完全開放的地區,人們已經過多重的感染,疫苗的免疫作用加上重複感染的天然免疫,令到重症和死亡數字不斷下降。

看美國的數據,可以得到印證。過去,當新冠出現新的變種病毒株的時候,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都會同步增加。不過,從今年5月以來,BA2.12.1和其後BA.4和BA.5先後出現,都導致一波又一波的感染,但美國的新冠住院率自2022年初的BA.1的疫情以後亦變得平緩,住院率幾乎沒有增加。

美國的新冠死亡人數自2月以來,每天都是400至500人之間,也沒有顯著增加。香港的人口大約是美國的2.2%,以美國每天的新冠死亡人數推算,香港每天可類比的死亡人數為11人,和香港現在狀況差不多。香港經過了今年2、3月的疫情爆發導致的死亡高峰,再加上已有不少人受到感染,今年5月以後的死亡人數沒有大幅上升。香港情況和外國的情況也非常相似。

當然,周葉斌博士亦指出,美國每天因新冠死亡的人有400至500人,一年下來,就有15至18萬人因新冠死亡。不過,比起2020年因新冠致死的人數35萬和2011年的41萬人少很多,但仍然有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也成為美國繼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後的第三號殺手。

美國的例子也表明,新冠不等於流感。在嚴重的流感季節的年份,美國因流感致死的人數為5萬多人,正常的年份為2至3萬人,與新冠一年導致15萬至18萬的死亡人數,不可相比,現時新冠導致的死亡人數是平常流感期的6倍有多。所以,對於沒有接種疫苗的老人家而言,新冠有異於流感,仍是極其危險的疾病。

如何進一步控制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是未來大流行結束的關鍵,這關乎幾個問題:

第一是再提升60歲以上人士的接種率。這群組不打針的人非常頑固,所以政府要考慮採取賞罰兼施的推動他們去打針,例如新加坡去年11月開始規定,拒絕接種疫苗的市民,一旦感染了新冠,所有的醫療費用要自行支付。

第二是加強使用特效藥。外國新冠特效藥經過測試,感染的人服用之後,可以減少輕症病人轉重症50%。香港可以廣泛地採購外國以至內地的新冠特效藥,減少新冠重症和死亡率;

第三是進一步識別重症和死亡對高危人群。現時政府已開始做這個工作,就是按年齡和有沒有打針等方式去識別高危人群。若能再加強這個工作,相信會有助減低新冠重症和死亡率;

如果能夠將新冠的死亡率壓制在現在的水平或者更低,香港就有條件可以進一步復常。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輸血就能讓殭屍復活?

2024年04月19日 18:30 最後更新:23:59

最近美國財長耶倫訪華,一輪操作將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吹得震天價響,歐美媒體紛紛跟進。耶倫指中國產能過剩,將低價產品輸向美國,影響了美國的就業。耶倫作為一個經濟學者,說得出這種話來,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耶倫這種講法違反國際貿易的基本理念,貿易的原理就是我將我善於生產的產品,大量生產輸向你的國家;你亦將你善於生產的產品,大量生產輸向我的國家,互通有無。我要出口自然要具備多於我本國能夠使用的產能,套用耶倫的思路,所有國際貿易都源於產能過盛。我的產能連本國需求都滿足不了,何來產品可以出口? 耶倫將本國生產效率低下,產品在競爭中失敗,歸咎於別國產品太便宜,就像小孩子讀書成績差,他媽媽就批評孩子同班的學霸成績太好那樣。

耶倫3月27日訪問佐治亞州太陽能企業蘇尼瓦(Suniva) 時,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

耶倫3月27日訪問佐治亞州太陽能企業蘇尼瓦(Suniva) 時,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

不過耶倫整個操作,和美國總統選舉有關。她特別挑選3月27日在訪問佐治亞州一間太陽能企業蘇尼瓦(Suniva) 時,發表這個「中國產能過剩論」,聲稱蘇尼瓦公司就是中國低價產品的受害者,但是在美國的《通脹平減法案》補助下重生。而佐治亞州就是其中一個總統選舉的主戰場,2020年總統大選拜登在佐治亞州僅僅贏了12000張選票,而兩位民主黨的參議員候選人,亦都要在第二輪選舉才能險勝,奪取兩個珍貴的參議院席位,令民主黨共得50個參議院議席,控制了參議院。

美國製造業衰敗和工人失業,有其自身產業發展落後和工資高企等核心原因,但美國工人受政治宣傳影響,普遍覺得自己是遭來自中國的公司搶走職位, 所以耶倫此番在佐治亞州發表針對中國的言論,本身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拉票行為。

不過回看這間蘇尼瓦公司,亦看到美國產業的史詩級潰敗。早就1995年,羅赫茨博士(Ajeet Rohatgi) 是佐治亞理工學院光伏研究項目的創始人,也是美國能源部資助的大學光伏卓越中心的創始主任,在他的支持下,蘇尼瓦公司在2007年成立,先在佐治亞州諾克羅斯建起起第一家太陽能製造工廠,到2014年在密歇根州薩吉諾建立另一間工廠。蘇尼瓦曾經輝煌,在她的16年的發展歷程,曾圍繞太陽能電池獲得過150多個專利,但敵不過中國的太陽能競爭對手,最後在2017年4月宣佈申請破產保護。

蘇尼瓦就申請破產8日後,就對美國政府提出貿易保護訴求,要求對進口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電池和組件進行管控,加徵它們的關稅。蘇尼瓦這個建議當時在美國太陽能業內遭到激烈反對,因為很多業者是從中國等國進口太陽能組件生產產品,蘇尼瓦的建議會讓他們入口的零部件成本大增,他們甚至聲言這樣會摧毀美國的屋頂太陽能行業。最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仍然作出一致裁決,認為進口太陽能電池板損害了美國國內製造商的利益。

當時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正醞釀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所以就率先找太陽能入口產品開刀。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開徵30%的關稅,這個關稅延續了一年,然後在2019年降至25%,2020年降至20%,2021年降至15%,並於2022年到期。

美國打壓對手對沒有讓蘇尼瓦重生,相反中國、歐洲、印度、韓國等國的光伏產業大幅興起。單是看蘇尼瓦自己的介紹,就知其在產品上早已落後。蘇尼瓦聲稱其批量生產的單晶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3%,極具成本競爭力。但是中國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光電轉換率而提升至26.8%,接近理論極限的29.4%,而且製造成本大幅下降,令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太陽能都做到平價上網。

蘇尼瓦的產品根本缺乏競爭力,但在美國的《通脹平減法案》下,得到大量補貼,將休眠6年的佐治亞州工廠重開,今年第一季目標是將產能提高至1吉瓦(GW)。

問題是蘇尼瓦本身是一個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就如殭屍那樣,被政府輸血復活了,但她的產品和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不可比,只能夠在一個政府補貼的環境下,特別是在美國國內市場銷售。拜登政府的操作,或許有助選舉,但把問題轉介到他人身上,真的能解決到美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問題嗎?殭屍輸血後仍然是殭屍,她是不會重獲新生的。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