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女子疑進食過量螃蟹致胰腺炎險死 醫生建議11類人不宜吃

樂活道

女子疑進食過量螃蟹致胰腺炎險死 醫生建議11類人不宜吃
樂活道

樂活道

女子疑進食過量螃蟹致胰腺炎險死 醫生建議11類人不宜吃

2022年11月22日 07:00 最後更新:12月02日 16:19

螃蟹是不少人喜愛的美食,不過進食時應切勿過量。

內地一名婦人日前在家中與親友聚會期間,懷疑進食過量螃蟹,其後覺得腹部腫脹,後來更感到劇痛,送院後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險有生命危險。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螃蟹是不少人喜愛的美食,不過進食時應切勿過量。

食安中心指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有機會患不同的疾病和出現不同的病徵。

11類人不宜食螃蟹

Getty示意圖

同場加映:吃受污染醃製生蟹可致食物中毒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分享吃大閘蟹時忌吃的4個部位。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分享吃大閘蟹時忌吃的4個部位。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教「紫蘇葉薑片清蒸大閘蟹」做法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教「紫蘇葉薑片清蒸大閘蟹」做法

狂食10幾隻蟹惹胰腺炎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武漢一名宮姓婦人近日在家中設宴,邀請親友一同進食螃蟹,宴會期間宮女士自己一連吃了10幾隻螃蟹,結果不久後便感到腹部劇痛,隨後確診為急性胰腺炎。

醫生表示,宮女士患上胰腺炎正正是進食過量螃蟹所致。因為螃蟹富含大量蛋白質和膽固醇,若進食過量會導致胰腺負擔加重,並可能誘發胰腺炎,輕則出現腹部疼痛,重則導致胰腺穿孔及壞死。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11類人不宜食螃蟹

北京急救中心提醒,以下11類人士不宜進食螃蟹,否則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健康問題:

1.肝炎患者

2.心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膽固醇含量較高,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絞痛、心肌梗熱、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族群。

3. 孕婦

螃蟹容易引起過敏,孕婦吃了後可能誘發過敏;如果没有蒸煮熟透,容易導致螃蟹中的寄生蟲被腹中寶寶吸收。

4. 過敏體質人士

5. 長者

長者的消化功能降低,吃多了可能會引起腹瀉等消化不良問题。

6. 有傷風感冒或發熱症狀人士

7.脾胃虚寒人士

8. 痛風患者

痛風患者需要戒食高嘌呤食物,因為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使症狀加劇。除了螃蟹外,亦不能進食動物內臟,且要多喝水促進尿酸排泄。

9.腎功能不全人士

10.高血壓人士

11.有膽道疾病人士

患有膽囊炎、膽結石人士不宜吃螃蟹。因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和代謝障礙有關,吃蟹易使病情復發或轉重。

食安中心指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有機會患不同的疾病和出現不同的病徵。

食安中心指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有機會患不同的疾病和出現不同的病徵。

同場加映:吃受污染醃製生蟹可致食物中毒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生蟹有機會有不同的病原體,例如霍亂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和衞氏並殖吸蟲(肺吸蟲)等細菌及寄生蟲。市民若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因應病原體的種類,有機會患不同的疾病和出現不同的病徵。病徵如下:

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有機會患的疾病。

霍亂弧菌

1.可引致霍亂,引起嚴重腹瀉、嘔吐導致脫水。

2.若未能及時治療,霍亂可能會致命。

肺吸蟲

1.可在體內遷移一段時間。

2.常最終到達肺部並引致肺部疾病。

3.一旦入侵腦部,可引起腦膜炎症狀。

4.感染後,症狀一般會在數周出現,其病情可持續多年。

副溶血性弧菌

1.可引致食物中毒。

2.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和發燒。

3.為安全起見,市民應避免食用醃製的生蟹。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分享吃大閘蟹時忌吃的4個部位。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分享吃大閘蟹時忌吃的4個部位。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教「紫蘇葉薑片清蒸大閘蟹」做法

帝京酒店中餐行政助理總廚鄭偉雄教「紫蘇葉薑片清蒸大閘蟹」做法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