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鐵不要發展商上身

博客文章

港鐵不要發展商上身
博客文章

港鐵不要發展商上身

2023年03月22日 19:17 最後更新:19:54

港鐵的票價可加可減機制,終於再作修訂。

猶記得在董建華年代,政府在2006年為港鐵引入「可加可減」機制,我和當時的環境運輸工務局局長吃飯,她興高采烈地說如何和港鐵談成這個「理想的」機制。我有點潑冷水,說香港經歷了2003年「沙士」和大遊行的低潮,阿爺開放對香港的自由行,當時樓價從低谷開始反彈,香港的通縮期明顯完結,正踏入通脹期。政府在這個時刻為港鐵票價引入一個按通脹調整的可加可減機制,相信未來港鐵的票價大多有加無減。

環運局長當時面色一沉,可能是怪責我不欣賞她這個艱苦談來的成果。後來香港實確進入通脹期,港鐵票價同步進入快速增加的時代。最後特區政府要為公共交通工具的高票價埋單。政府提供交通津貼和60歲以上人士兩元的乘車優惠,以減低市民的痛感。

這次的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的改變,最特別的地方是在計算票價方程式當中的生產力因素中,引入與港鐵的物業利潤掛鈎的扣減機制。當港鐵的地產發展利潤越多,標價的增幅就會越小,甚至可以減價,如港鐵上年的地產發展利潤為50億元,就會下調0.6%;利潤50億元至100億元,就會下調0.7%;利潤100億元以上,票價就會下調0.8%。

坊間對地鐵這個物業利潤扣減機制,提出最大的疑問是過去的方程式,原來都有0.6%的額外扣減,而新機制最多只有額外的0.2個百份點的扣減。另外回看過去10年,港鐵物業利潤在50億至100億元之間的只有兩年,即按機制可減票價0.7%,而超過100億元的只有1年,即按機制可減票價0.8%,所以票價減0.8%的機會很低。

政府解釋過去的額外扣減是以一年為期的,而今次的利潤扣減是累計的,有複式效果,即今年減了,明年會在已減價的票價上再減。

我覺得利潤扣減最高0.8%,比過去的扣減最高0.6%,確實增幅不大。而政府提到的複式計算,也有一定的道理,作為一個計及物業利潤的開始,可以接受。反而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港鐵會否控制賣樓節奏,調整物業發展盈利,以達致減低扣減的幅度。

港鐵是香港其中一個大型物業發展商,坐擁鐵路沿線的優質地皮。港鐵可以有兩個策略影響樓市。第一是加快或者推遲地皮推出尋找合作方。第二是加快或減慢出售物業的時間,在物業市道不好時(例如現在),放慢推盤。

在梁振英做特首的年代,政府到處覓地,當時盛傳一個故事,說梁振英親自走去港鐵CEO周松崗的辦公室拍枱,指港鐵堆地太少,結果港鐵唯有急急推出土地,加快推出日出康城站的大塊地皮招標。

到林鄭月娥上台,推出「以置業主導」的房屋政策,港鐵亦心領神會,放慢推出項目招標。

港鐵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同時也是以政府作為大股東的公營機構。港鐵除了謀利之外,也應該有公共責任,因此不應完全「發展商上身」,大力控制地皮和物業推出,否則就有「囤積居奇」之嫌。

引入新票價機制之後,港鐵有更大的誘因去控制落成的推出時間,將物業發展利潤壓制在50億元以下。機制是死的、人是生的,官員有責任積極監察,不可以讓港鐵自把自為,操控其物業發展利潤。

盧永雄

Tags:

港鐵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英生意還是要照做

2023年09月22日 18:30 最後更新:17:35

這是一個予盾共存的世界。

就在特區政大力反擊英國政府發表「香港半年報告」污衊抹黑的同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繼續訪問倫敦的行程,推動港英貿易發展。

陳茂波抵埗後出席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晚宴」,有大約400名英國各界領袖和專業人士應邀參與。他致辭時表示,香港已全面擺脫疫情,與國際及內地全面通關,社會經濟穩步恢復,國家支持香港長期實施「一國兩制」制度,香港將會繼續發揮著連通內地和世界的獨特角色和功能,普通法制度和法治在香港如常有效實施,《香港國安法》維護了國家安全,保持香港社會整體穩定,鞏固國際投資者和商界對香港的信心。

特區政府可以正正常常地在倫敦推銷香港,多多少少反映英國和香港的關係開始解凍,而這種解凍的前提,是中英關係也有解凍跡象。

中英關係曾經很熱絡。2015年,中國搞「一帶一路」,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國還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加入。也是這一年,時任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表示,英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為中國在西方最佳合作伙伴的地位」。而時任首相卡梅倫則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家當地酒吧喝啤酒,展現友好關係。英國政府在2015年曾宣稱,中英友好合作進入「黃金時代」。

不過,中英關係說變就變,也不由英國主導。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2017年上任,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在全球搞動反華情緒,自創新疆種族滅絕議題,又發動制裁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

美國這個大佬登高一呼,英國這個小弟只能嚮應。自此之後,中英關係發生根本變化。英國政府鸚鵡學舌,批評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做法。英國又借香港制訂國安法,對港人大開太平門,在英國脫歐資金流失之際,吸納香港移民資金。又在2021年以安全關切為由,禁止華為參與英國的5G基礎建設。

這一切惹怒了中國,中國制裁包括史密斯爵士在內的5名英國議員,指責他們傳播針對中國的「謊言和虛假信息」。

時光流轉,英國玩了幾年反華之後,開始發現不好玩了。在俄烏戰爭後,英國通脹飛升,更暴露了脫歐後後的英國經濟乏善足陳,所以又想到和中國做生意的好處,知道死跟美國無甚著數。

英國外相祁湛明8月30日訪華,是中英關係改善的第一步。祁湛明是5年來首位訪問北京的英國高級內閣大臣,他是冒著英國政界一片質疑之聲下訪華。

英國BBC形容祁湛明訪華之旅:「後黃金時代恢復溝通,會否開啟良性循環」。BBC認為,這一切當中的核心,是英國辛偉誠政府近期對華政策的基礎,來自於英國在經濟利益與安全關切之間的權衡取態,發生了改變。

結論是中英還是會繼續吵架,但生意亦會照做。中國現在搞的是國際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針一個主要矛盾。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