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博客文章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逼中國搞芯片 上海臨港:「卡脖子」產業要在2025年突破 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2021年03月04日 11:44 最後更新:11:46

成功是逼出來,美國正在逼中國在芯片產業上成功。

美國政府早前宣布,要盡一切方法,令中國半導體落後美國兩代。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正在全力提速了。

「到2025年,先進工藝、成熟工藝、特色工藝進入國際前列,EDA工具、光刻膠、大硅片等關鍵『卡脖子』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2種以上關鍵裝備進入全球領先製造企業採購體系。」

3月3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發佈《集成電路產業專項規劃(2021-2025)》。其中提到,制定該規劃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能級,推動更多集成電路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向臨港集聚,建設世界級的「東方芯港」。

上海臨港新片區範圍示意圖。

上海臨港新片區範圍示意圖。

《規劃》認為,當前,集成電路技術、應用創新已進入新階段。《規劃》指出,隨著國內對集成電路產業重視力度空前,進口替代已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主線。

芯片設計、製造、封測融合成為趨勢,5G、AI、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物聯網、雲計算等正成為驅動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新動力。未來,芯片需求將更多體現多樣化、定制化等特徵。

「國際形勢的變化驅使龍頭整機企業加速國產化供應鏈重塑,加大了芯片自研力度,並加強了與國內龍頭製造、封裝企業的業務合作,同時開始將更多國產芯片產品納入其採購體系。國產替代歷史性機遇開啓,國內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均將受益。」

目前,臨港新片區已引進華大、新昇、格科、聞泰、中微、寒武紀、地平線等40餘家行業標桿企業,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設計、特色工藝製造、新型存儲、第三代半導體、封裝測試以及裝備、材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集成電路作為知名的「燒錢」行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根據《規劃》,臨港新片區集聚了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5億元的上海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20億的上海臨港新片區科創產業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43.3億元的上海超越摩爾產業基金;以及總規模400億元、首期規模54億元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等。

在政策方面,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於2019年10月發佈促進產業發展的16條政策和集聚發展四大重點產業的40條支持措施,對集成電路企業的項目建設、規模發展、企業並購、設備購買、研發投入、EDA/IP購買、企業流片、測試驗證、推廣應用以及生產性用電等給予全方位支持。

上海臨港。科技日報圖片

上海臨港。科技日報圖片

資金和政策支持下,《規劃》提出,到2025年,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基本形成新片區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創新基地的基礎框架;到2035年,構建起高水平產業生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東方芯港」。

具體發展目標如下:

產業規模: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芯片製造、裝備材料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芯片設計、封裝測試形成規模化集聚。

技術創新:到2025年,先進工藝、成熟工藝、特色工藝進入國際前列,EDA工具、光刻膠、大硅片等關鍵「卡脖子」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2種以上關鍵裝備進入全球領先製造企業採購體系。

企業培育:到2025年,引進培育5家以上國內外領先的芯片製造企業;形成5家年收入超過20億元的設備材料企業;培育10家以上的上市企業,圍繞5G、CPU、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等細分領域發展壯大一批獨角獸設計企業。

人才集聚:匯聚超過2-5萬名碩士以上學歷的集成電路從業人員。

高質量發展:園區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強度1500萬元/畝,產出強度1500萬元/畝。

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最優的地區之一,臨港新片區將承擔國家戰略,追蹤國際先進工藝演進,以發展先進工藝和特色工藝為兩大重點,打造上海芯片製造新高地。

主要任務包括:

積極對接引進國內最先進工藝線放大項目,推進磁存儲器(MRAM)、3DNAND、半浮柵等新型存儲項目落地,提升新片區芯片製造產業能級,夯實產業基礎。

打造國內特色工藝生產高地,堅持市場需求與技術開發相結合,推動BCD、IGBT、CIS、MEMs等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支持細分領域IDM項目建設。

推動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實現由國內引領向國際領先跨越。推進6英吋、8英吋GaAs、GaN和SiC工藝線建設,面向5G、新能源汽車等應用場景,加快化合物半導體產品驗證應用。

積極引進海內外裝備、材料龍頭企業,圍繞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快佈局建設完善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打造新片區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產業硬核產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裝備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支持12英吋高端刻蝕、清洗、離子注入、光刻、薄膜、濕法、熱處理以及光學量測等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硅材料產業做大作強,繼續提升12英吋大硅片技術與產能;積極引進國內外光刻膠、掩膜板、第三代半導體等材料企業,加強關鍵材料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細分領域打造若干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產品、國內外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或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系列化發展,建設本地化供應鏈體系,以及實施產業鏈整合,開展境內外並購重組等。

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集成電路產業創新基地,臨港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有:

臨港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仍處於構建階段,當前的產值規模、產出貢獻依然較小;鏈接全球創智資源的開放式創新生態仍需完善,對全球集成電路技術創新的影響力有限;頭部企業有待進一步做大做強,對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仍需加強;集成電路人才供需存在較大缺口,高端人才缺乏尤其突出;制度創新仍有空間,臨港政策優勢仍需要持續強化。

在美國的壓力下,光是一個上海臨港,已經要大力發展芯片產業,中國未來會大幹一場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