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教師在課堂施教,初中中史科課程修訂踏入第二年,但坊間缺乏多元化教材,成為教師教學的難題。教育局委託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把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中國通史》紀錄片,按課程內容、學生自學及教師增益三大類,重新剪輯為四百條長約三至六分鐘的短片,配以教案、工作紙及閱讀材料。中心校長何漢權指教材有助提高學習興趣,團隊日後亦擬製作現代史教材,配合中三課程內容。《中國通史》是央視製作的百集紀錄片,涵蓋中華文明起源,至一九一一年帝制終結的歷史發展,以往本地電視台曾製作粵語版本,但今次教材套剪裁的四百條短片,均由國史教育中心取得版權後重新製作,邀請三十名前綫及資深教師,根據中史科課程指引,重新編寫與修正文稿,製作教案和工作紙,並由專業配音員配上粵語旁白。首批短片涵蓋中一課程 首批六十條短片昨已上載教育局的教育多媒體網站,涵蓋「三國兩晉南北朝」及「隋唐」兩個歷史時期,即初中中史科中一下學期的課程內容(見附表)。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出席發布會指,期望學校靈活運用《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套,配合當局開發的教學資源使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感悟,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指,短片分成重點課題、自學課題及教師增益三大類,重點課題有約兩百條短片,按課程大綱剪裁,教師可於堂上選播;其餘兩百條短片是學生的自學課題,以及教師增益資源,均屬課外知識,譬如三國的「隆中對與江東對」、魏末晉初的「竹林七賢」等,供學生課外研習,同時加深教師認識課題,教學更得心應手。 何漢權續稱,短片獲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協助取得版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全力支援及監督,加上《中國通史》拍攝時兼具學術及大眾化的原則,畫面生動活潑,能吸引學生注意,教師毋須擔心內容。至於包括香港史等紀錄片未涵蓋,或相關知識不夠深入的課題,中心亦提供閱讀材料作補充。他強調,教材套雖然「不是教科書,亦不能取代教科書」,但期望能廣泛應用;家長亦可利用為子女的啟蒙教育,讓更多人正確認識中史。楊潤雄勉學習「五四」精神 全套《中國通史》教材,有望於一年內完成。被問到會否另行製作,以民國至共和國歷史時期,配合中三課程的短片教材,何漢權指,內地相關紀錄片眾多,相信取材不難,團隊已有共識製作。 另外,昨日是「五四運動」一百零三周年,楊潤雄指「五四」是中國人值得紀念和反思的重要日子,百多年前中國青年反對列強無理欺壓,成功凝聚民族心與愛國情。他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勉勵學生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時代,不斷反思,自強不息,學習「五四運動」的愛國精神,承擔起愛國愛港、建設國家和香港的使命和責任。

教育
教育要聞|《中國通史》教材套出爐 400短片助趣學歷史
2022年05月05日 03:00 最後更新:01:00(星島日報報道)小一統一派位選校階段將於月底展開,教育局昨公布選校名單。本報統計後發現,部分小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學生僅得個位數,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收生階段僅取錄兩人,統一派位階段學額增至達近百個。有小學校長相信,移民潮等因素造成學額過剩。小一統一派位將於本月三十日至下月五日接受電子申請,家長亦可於下月四至五日,前往派位中心遞交紙本申請。教育局估計,本年度共有約四萬三千多人參加小一派位,當中近兩萬二千人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另外約兩萬二千人參與統一派位,較去年少三千多人。今年無校網需要「加派」,而需要借位的校網則減半至三個。無校網需要「加派」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數目,各佔整體小一學額一半。本報以各校在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推算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的學生人數,發現部分學校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不足十人。屬灣仔十二校網的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學額共五十個,但在統一派位階段共提供九十八個學位,意味學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兩人;柴灣的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暫定統一學額達九十四個,較自行學額多四十四個,推算自行階段僅取錄六人。 個別地區的官校,收生亦不容樂觀,粉嶺官立小學與大埔官立小學在統一派位階段,暫定提供一百一十五個學額,較自行收生階段多五十二個,意味兩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十一人。 至於適齡人口下跌的重災區,例如東區、南區等,部分學校收生情況亦不理想,慈幼學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按推算僅取錄十人;十四校網的啟基學校(港島),按推算亦僅取錄七人。南區的華富邨寶血小學,按推算只取錄十一人。 個別學校超收「世襲生」情況仍屬普遍,傳統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四十一校網,十所官津小學之中,有八校的統一派位學額被「蠶食」,以喇沙小學最多,達到十一個。沙田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被世襲生蠶食的學額多達三十四個,是全港之冠。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認為,現象反映學界難以準確估計學位需求,「近年不少家庭選擇移民,而選擇送子女入讀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長愈來愈多,令學額出現過剩。」她期望當局能加快推進全面小班教學,學校應減少取錄叩門生,以免出現縮班殺校潮。 教育局回應指,未來會繼續與學界磋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以「軟陸」為目標,穩定教學環境、保持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