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家福會引入機械手 登門助患者復康

星島日報

家福會引入機械手 登門助患者復康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

家福會引入機械手 登門助患者復康

2022年11月21日 03:00 最後更新:13:5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家庭福利會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支援服務,近年陸續引進不少樂齡科技產品。機械手訓練系統「希望之手」便是其中之一,用於手和前臂的神經肌肉康復,幫助中風或手部運動障礙的人士,通過運動重獲手部功能。  家屬讚免舟車勞頓更輕鬆  六十五歲周先生是家福會引入「希望之手」的首名用家。周太表示,周先生一○年左邊身體中風,而手相比起腳更難康復,剛開始需要由工人姐姐幫他「拉下筋」,並要帶他到醫院做物理治療,但政府資源始終有限,「做做下就話你畢業」。  周太指出,在物理治療師的推薦下,去年十月份開始使用機械手後,一來「慳番啲人手」,二來也免於舟車勞頓,家中環境進行治療也更加輕鬆,而周先生康復情況也有明顯進步,由原本需要二十分鐘才能將手綁到機械手上,到現在十分鐘以內就能完成整個步驟。她笑言,「依家至少佢想食個叉燒包,都有隻手可以搣下皮吖」。  物理治療師:可提升專注力  家福會是透過「中大賽馬會凝聚希望計劃」,引入「希望之手」並為病患提供上門物理治療,免卻病患者舟車勞頓之外,公立醫院的服務需求壓力亦獲得紓緩。整個訓練系統用作生物反饋裝置,其表面肌電(EMG)傳感器用於捕獲用戶的肌肉信號,以激活系統移動患者的手,並且可以透過在熒幕上顯示使用者復康情況的實時數據,鼓勵其更積極參與治療過程。  家福會一級物理治療師吳文浩表示,相比起傳統的物理治療訓練,使用「希望之手」能夠見到訓練期間的實時數據,對患者而言更具鼓勵作用並可提升其專注力,對物理治療師而言則能增加對患者身體資訊了解的準確度。  他指出,目前在政府醫院亦有使用「希望之手」,但以公共服務的繁忙程度,每個患者的使用時間只有約十五分鐘,而現在他帶整套訓練系統,每個星期來周先生家做治療一次,每次約一小時,剩下的時間可用來為周先生活動其他部位。但他強調,需要經過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評估,才能判斷患者是否適合使用機械手,若是「手太緊」的中風患者,或者一些因嚴重傷患癱瘓人士,都有機會未必適合使用。

往下看更多文章

侵無綫新聞APP發假訊息 學生判社服

2023年06月29日 03:17 最後更新:05:06

(星島日報報道)20歲男學生在去年5月初凌晨入侵無綫新聞流動應用程式,透過進入推送系統介面後,以管理員身分發出5個推送通知。他早前被裁定刑事損壞罪名成立,裁判官劉綺雲昨於觀塘裁判法院指,被告發出虛假訊息以誤導公眾,影響無綫電視的形象及聲譽,但接受涉案訊息並不至於引起公眾恐慌,同時認為須判處更高的服務時數,才足以反映案件嚴重性,遂判處200小時社會服務令。劉官判刑時指,被告薛俊希發出虛假訊息以誤導公眾,致他們對無綫的新聞程式失去信心,影響其形象及聲譽,加上被告在凌晨時分發出多個錯誤新聞訊息,令其他看見新聞訊息或關心行政長官選舉的公眾被誤導,引致訊息混亂的情況,從而影響更廣大的公眾,故認為無綫形象及聲譽被影響已構成損失,但接受所造成損失程度相對較輕,涉案訊息亦不至於引起公眾恐慌,影響公眾的嚴重程度相對較低。  劉官續指,被告報告內容相當正面,建議社服令,同時被告以20歲之齡完成大學學士課程,亦是資優、勤奮、孝順父母及善心助人的人,接受被告對事件有深切反省,重犯機會低,採納報告建議是合適,但需要判處較多過建議的時數,才足以反映案件嚴重性,終判處200小時社服令。接受造成損失相對較輕  辯方昨進一步求情表示,早前索取感化及社服令報告的內容相當正面,顯示出被告有真誠悔意,有穩定生活習慣、家人支持等,故認為被告不需要長期輔導,反則建議判處社服令。  辯方另指,本案是具有特殊情況,事件始於無綫新聞職員的失誤,故認為重犯機會低,被告明白這鹵莽行為是不對,影響無綫電視的聲譽及家人,冀法庭採納感化官的建議。  案件編號:KTCC 2051/2022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